很快,火箭弹的弹头,就和黑豹3坦克的车体前端装甲生了亲密接触。
在战场上,能打中车体前装甲的时候并不多,一般来说,打中的都是炮塔装甲。
这是因为正常的交火中,双方都是几乎在同一高度处的,向着对方射击的时候,考虑到重力引起来的弹道弯曲等因素,炮弹打在炮塔正面的几率最高。
所以,所有的坦克,炮塔正面的装甲也是最厚的,黑豹3在这里的主装甲厚度达到了130毫米,全部都是最优秀的镍合金钢,这样,黑豹3坦克,足能抗住85毫米坦克炮的正面攻击。
哪怕是打过来的是85毫米的炮弹都不怕,而现在,巴祖卡的口径只有60毫米,但是,穿深却是不能这么来算的。
它使用的是聚能战斗部的原理,通过金属射流来击穿对方。
而且,艾肯是在炮弹坑里面瞄准,几乎只露出半截身体,火箭筒离地不到半米高,这样几乎是仰着头向上射击的,炮弹打过来的时候,正好打在了正对的车体装甲上,几乎就是从无线电员和驾驶员中间的位置,生了亲密接触。
这里的装甲,只有100毫米厚而已。
当弹头撞击到装甲的一瞬间,碰撞带来的巨大的压力,立刻就让弹头前面的机械引信被触了,铜制药罩内部,炸药的爆炸,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热量,将前面的药罩融化,然后形成了一股炽热的温度超过上千度的金属热流,向着前面的装甲猛烈地冲过去,就仿佛是高压水枪可以轻松吹透泥层一样,在它的前面,金属就仿佛是柔软的面包,只要用叉子一扎就能破损。
金属热流向着前方快速地冲击,其实它并不是正着的,热流大概有十度的偏角,这让它的冲击距离更加长,在冲击的过程中,热流在不断地降温,减速,这和穿甲弹的硬碰硬有些类似。
如果在金属热流的能量耗尽之前,能够穿透了对方的装甲,那就破甲成功,如果在耗尽之后,装甲依旧有厚度,那就无法穿透。
这个无声的较量,只进行了短短的一瞬间,这股热流就成功地穿透了德国足优秀的镍合金装甲,然后,穿向了后面。
金属热流的温度,足足还有五六百度,当它穿透的一瞬间,一股巨大的火苗,就从小孔里面冒出来,席卷整个坦克内部。
在这股热流下,没有人能活着,里面的几名坦克手瞬间就变成了烤肉,同时,这股火苗引燃了里面的炮弹。“轰!”
这辆坦克殉爆了,弹药的巨大的爆炸能量,从后面的泄压板里面冒出来,整个坦克的后部都冒起了滚滚浓烟,由于及时泄压,坦克的炮塔没有被掀翻,但是它同样已经失去了作战能力。
火箭筒的威力是很强大的,就拿历史上的数据俩说,德国的铁拳30型射程30,破甲深度140;铁拳60型射程60,破甲深度200;铁拳100型射程100,破甲深度220。
可见,没有任何坦克能挡住这种单兵武器的射击,哪怕就是鼠式坦克,正面炮盾也才180毫米而已。
至于巴祖卡,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垂直破甲厚度127毫米,另一种是60度角入射的时候破甲厚度76毫米。(可能是换算了之后是一个数据吧。)总之,巴祖卡打黑豹3的车体,是能打穿的,除了正面炮盾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扛不住巴祖卡的打击!
(当然也有很多说法,有的说这玩意儿就是鸡肋,历史上连豹式的主装甲也打不透,也打不过T-34-85。现在,按华东之雄的说法,就把它设定在刚刚击穿黑豹3的正面车体装甲吧!就当是后期的改进的巴祖卡好了。)
当初希瑞克对把火箭筒搞出来有顾虑,就是从这个角度上考虑的,简单,有效,步兵反坦克的大杀器,对德国是不利的。
击毁,正面击毁,这在整个苏德战场上是第一次,步兵利用自己手持的武器,居然击毁了可怕的凶猛的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