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让长安“都市”生活失去了些许色彩,所以一旦有春暖花开的迹象,好像整个世界都为之苏醒,继而疯狂了。∑,
长安城里的权贵子女们按捺不住寂寞来凑热闹,却不想各位皇子们也纷纷前来凑热闹。
吴王李恪是个例外,他已经提前离开长安回安州去了,一直以来李恪给人的感觉便是如此,有几分高冷。
也许是因为他的性格,也许因为他的出身,不过在谢逸看来,李恪更多是想要避开长安这个漩涡。
不得不说,李恪的做法是对的。
诸皇子争夺皇位,留在长安并无好处,尤其是李恪这等身份敏感,又颇具才华,却没有得到皇帝青睐的皇子。
当然了,也许李恪懂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即便他不这样想,实际上也有类似效果。
如果李承乾和李泰两败俱伤,李恪无疑是最为优秀的后备人选,也许在李世民如今就是这般打算。
郑丽琬那番三国东吴旧事的分析并非全无道理,如今的格局也相似,所以吴王李恪虽不离了长安,却始终在漩涡之中。
仔细算起来,吴王李恪才是李治最为强劲的对手,有英武的老三在,李世民很可能忽略相对年幼的幼子。
记得史书曾有记载,立李治为皇太子后,李世民曾有反悔,一度想要改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反对,只好作罢。
也正是因此,为李恪埋下了杀身之祸,永徽四年借高阳公主谋反一案,顺道将李恪牵连其中,然后送命。
就连后世伟/人也曾有过评价,李恪乃英物,李治蠢物,认为李世民不该偏听长孙无忌之言坚持立李治。
从继承人的角度来讲,李恪或许确实比李治优秀些。但李治也并非一塌糊涂,朽木不可雕也。
在历史上,前有唐太宗,后有武女皇两位鼎鼎大名的皇帝。以至于夹在其中的唐高宗李治显得黯淡。
其实也不然,李治还是有些能耐和本事的,毕竟的唐高宗时期,唐朝的国力是在不断上升,疆域也在扩大。算得上国富民强,只可惜出了一个武则天,以至于让李治政治生涯留下污点。
而今武二娘子并未入宫,如果不再出现武女皇,李治的帝王生涯和后世清名会不会有所改变呢?何况因为谢逸的介入,李治的风疾因素得到了很好控制,应该不会再出现眼疾,是完全可以自主理政的。
所以李治并不比李恪差多少,尤其是培养得当的话,会是一个优秀的帝王。只是就此完全扼杀了武女皇出现的可能。对她真的公平吗?
谢逸在人群中多看了几眼,看到武二娘子远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泛起一个别样的疑问来,这个女子的未来当如何安排呢?
另外,如何才能在储位角逐中胜过李恪呢?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加以培养,提高李治的综合竞争力是必要的,肯定的,但似乎还不够,按理说储位之争无所不用其极,该想办法暗中坑害李恪。将这个潜在的最大对手彻底解决。
但李恪给人留下的印象相当正面,是个正直之人,出手暗害非君子所为。
虽说谢逸不敢以君子自诩,但仍旧下不去这个手。更何况李恪曾经先后救过杜惜君、郑丽琬和自己。谢家可欠了李恪两份恩情,如果恩将仇报,那可是天理难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