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也参加过中学生文学大赛,在各自的行省拿到复赛前一百名,有幸参加过全国决赛——也只是有幸而已,只是来了一个京都几日游,什么名次都没捞到,就失望而归了。
好在两人学习成绩不错,都考上了华夏文学院。
现在听到他们的宿友之中,除了有决赛前一百名外,还来了一个第一名!
在古代,这就相当自己同学中忽然出现了一个状元在身边,那震惊,那疑惑,那狂喜,实在难以言说。
“啪!”黎歌一拍手掌,忽然想起什么,嚷了起来,“苏文!苏文!我终于想起在哪听说过你了。你写过一出戏剧。被大导演张放歌看上,要改编成电影,是不是?”
刘华也咦了一声:“我好想也听说过这么一回事。”
好吧,苏文总算看出来了,眼前的两位同学,对他非常陌生。不知道他做过什么,有过什么成绩。
想了想,苏文从他那大背包里掏出好几本书,正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玩偶之家》、《人生若只如初见》。
三本书,总共三套九本,他分配好之后,递给三个同学一人一套。
“这是我的作品,送给你们,有什么问题。请你们斧正。”苏文笑嘻嘻地说。
这是他预谋多时的事情,为此不惜负重,把九本书塞到背包,就是要现在的效果——据说读文学院的学生有很大的傲气,文人相轻嘛,互相看不起,那是正常的。那么,为了让别人正视自己。该怎么做呢?
见面就送自己的作品!
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传统。是不成文的规矩。苏文来京都之前,就听方承世提过这事,因此上了心,把作品给带来了。
刘华与黎歌瞪大了眼珠接过三本书,又挠头,又抓脸。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马俊武却没有接,对苏文说道:“你的作品,我都买来看过了……这些书,我已经有了。”
苏文呵呵一笑:“上面有我的签名哦。”
嗖!
马俊武立刻把三本书都抢了过去,打开扉页一看。果然有苏文的签名。
看他那喜出望外的神情,难道还是苏文的粉丝不成?
“那我就收下了。”马俊武把书放到自己的书桌,打开柜子,从里面也拿出几本书,纷纷送到宿友三人手中,“这是我的作品,不多,只出过两本而已。”
苏文把书拿在手中,觉得分量颇重,厚厚一本,至少,比他的戏剧与诗集要厚了两倍不止。
人家这才是正经的出书呀,都是一般常规的页数,比他苏文那薄薄的小本子要厚道得多。
一想到自己为了圈钱,出一百页左右的诗集,苏文就羞愧得脸红了。
马俊武的作品一本叫《静夜笔记》,是一部散文集;一本叫《落日》,是小说集。
看他的样子,绝对是一个文青。
拿了马俊武的书,苏文看向刘华与黎歌。
两人脸色红了起来。
“我……我只表过文章,没出过书。”刘华老实承认。
黎歌也点头说道:“我也是。没你们那么有才华。”
马俊武赶紧说道:“什么才华不才华的,我可不敢说。人家苏文才是才子。我的书……呵呵,两本加起来,销量也才堪堪五十万,而且还卖了两三年了。还不及人家苏文一本戏剧的零头呢!”
马俊武没有说谎,这年头,散文与诗歌都不好卖了,就是小说,短篇也没有多少市场。现在是商业为王的年代,文学也要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才能卖得动。
刘华与黎歌听到几十万销量还不及苏文零头的话,不由一怔。
“苏文的作品,卖得很厉害?”刘华看了看手中苏文的作品,愣愣问。
马俊武问苏文:“《玩偶之家》过千万销量肯定是板上钉钉之事,现在多少了,七百万册了吧?《罗密欧与朱丽叶》呢?有张放歌改编的号召力,我想应该也能过千万。就是诗集,卖的册数也是我的两倍啊!”
马俊武果然对苏文非常关注,后者的情况他都非常了解。
苏文谦虚说道:“《玩偶之家》确实七百万了,不过罗朱没那么好,才六百万左右,而且还是多卖了一个月的。如果张导演拍出来的电影票房不好的话,估计对作品的刺激,现在也到头了。”
刘华与黎歌闻言都傻眼了。
两本销量快一千万的作品!连诗集也卖了一百多万册!
这都是什么人呀。
同是学生,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两人吃惊之余,心潮翻涌,甚至失去了与苏文对视勇气,一时沉默下来。他们要好生消化这些信息。
不过他们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学校来了一个猛人,不知道要在以后的日子里掀起多大的波澜呢!
让两人意外的是,这股让人震惊的波澜,在开学第一天就翻涌起来了——
第五十届华夏中学生文学大赛冠军得主入读华夏文学院的消息,第一时间传遍了网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