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起来,李彤还得意得很。
“哥哥你不知道啊!那个至珍阁的掌柜的眼睛都红了,一个劲儿地磨着我,出价黄金十万两想从我这里买过去,当他们的镇阁之宝。”
“哼!他想得也太便宜了。十万?这种东西别说十万了,二十万也想都不要想。老安王爷可是亲自上门来找娘,想要出三十万两为他那病秧子孙子买去呢。不过,我和娘想着哥哥你在外头行兵打仗,那可是危险得很。如果有这个在家里镇着,就安心多了。因此,就拒绝了老安王爷。不过,他那孙子也怪可怜的。如果哥哥你不中意的话,我本来打算就卖给他算了的。但既然哥哥瞧上了,那当然是哥哥的。”
李彤叽叽呱呱地说了一大串。
这么轰动京都、露脸风光的事儿,对她来说,也是很少见的。而且,以前她买东西,从来都只有买贵的,上当的。这还是第一回,以五百两银子换了这样的好东西,叫李彤如何能够不得意?
如今又得了李墨的承认,李彤更是眉飞色舞,深深为当初的英明选择而自豪。
只可惜后来她想着,自个儿得了这么大的好处,那对母女也太吃亏了些。尤其那可怜的孩子的病不知道治好没有治好。李彤就派了人去那个妇人摆摊的位置去寻她们,想适当地补偿她们一下,怎么说也占了人家这么大的便宜。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因素,据说这样的隐士,作品一般不会外流,可能就留给自己的家人世代相传。
李彤也是想再问问那妇人,还有没有其他这样的作品。
如果有的话,再多收购几件就是了,再送父王一件,娘那里一件,还有多的,那至珍阁的掌柜,老安王爷,也可以卖给他们各一件。还有多的话,自然是收藏起来,不卖了。
物以稀为贵这种道理李彤还是懂了,如果一下子冒个十件几十件出来,那价值就会大大地降低了。李彤也不缺钱。
至珍阁给她鉴出了宝物,老安王爷是个厚道人,而且可以说从小就看着她长大的,对她很是慈祥。李彤才愿意给他们。要不然这种东西,她绝对收着,一件也不卖,让别人看着流口水。
只可惜,后来再去寻访时,却怎么也找不到那对母女了。
“简直好像是那叫做‘过客’的隐士在天有灵,不愿他的作品埋没,特意显化世间,借我的手,让作品流传人世一般。真的很神奇,哥哥,你说是不是?”
至今想起来,李彤还有种如同做梦一般的感觉。
每回看到这佛像,她都有些担心,它如此有灵,会不会突然消失了。甚至因此半夜而醒,看到了才安心。
李墨虽然看中了这摆件,也没有想到这摆件竟然有如此来历,灵隐大师可是有“大兴第一僧”的美誉,并且不是那种浪得虚名,顶着个高僧的名头,行的是蝇营狗苟的事儿,其实不过披着张袈裟的皮,同世俗之人没有什么两样。
灵隐大师不同,他是真正的得道高僧。
他为了追求佛法的真谛,不惜亲身涉险,行万里之路,到西方佛教起源之地求取真经,历时数十年,经历无数艰难险阻,不知多少次差点儿死于非命,失败了六次,到第七次的时候,才真正抵达了佛教的圣地,带回了真经。
回来之后,也并没有因为名声大振就忘乎所以,除了传经讲经的时候出现在众人面前,其余的时候,都在庙里钻研佛法,不见外客。
就是宫中有召,也给他婉言谢绝了。
要听他讲经,就到他的讲经台来。
众生平等,皇帝也好,凡夫俗子也好,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不会有什么特例。
李墨虽然不是佛门的忠实信徒,但这么一个有着大毅力、大智慧,能够贯彻自己的信念的人,李墨还是敬重的。
能让这样的人都有所悟的东西,说不定还真有些灵效也说不定。李墨对这个摆件更为满意了,在“还行”之后,这时又出言称赞了李彤一句:“这回做得很不错,以后也要像这回一般。”
李墨说话的口气多了几分生硬,少了几分哥哥对妹妹的宠溺,更多的倒像是对下属的语气。
不过就算是这样,李彤也快乐疯了,忙指挥着丫头,要她们赶紧儿地把这个东西给李墨送过去,一定要小心点,磕点儿碰点儿了,绝对饶不了她们。
李墨这时又开口道:“不要送到东院去,送到梧桐院去吧!”
他的语气极为平淡,好像说得是一件极为寻常不过的事儿。
屋子里却诡异地一下子静了下来。
丫头们脸色大变,气都不敢喘一声,不敢去看李彤是什么脸色。如今整个府里谁不知道,大小姐李彤和世子爷的红姨娘是对上了啊!
世子爷这话,是什么意思?
她们该听李彤的?还是听李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