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的吗?真的是太后的遗诏,不骗人?”
在得知了镇北王府愿意接受天下人的鉴定时,几方的人马都沉默了,看来,这份遗诏的准确度是高的。
“就算真是太后遗诏,又怎么样?又不是先皇的遗诏?”
有人这么冷笑着说道。
“就是,这又不是玩过家家,哪能一介女流之辈说咋样就咋样的啊?后宫不得干政,萧太后过了。”
“我觉得,这份遗诏就算是真的,我们也不必遵从。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是郦氏的天下,可不姓萧。”
……
众人纷纷道,话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中心点是一致的,那就是绝对不会遵从这倒遗诏的旨意的。
在这一点上,三方惊人地一致。
他们都走到了这一步,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但太后的这道遗诏,却也不是毫无用处的。受到影响最大的,是杭州的朝廷。在太后遗诏中指定的四位辅佐大臣,除了远在镇北城的镇北王之外,其他三位,比如相王魁、辅相谢安和汝南王朱振南,好巧不巧,竟然都在杭州。
因为这道圣旨,最终杭州朝廷来了个大洗牌。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得从他们三人在杭州朝廷中的作用和他们三人同郦世亘的复杂关系说起。
不管是王槐也好、谢安也好还是汝南王,同郦世亘之间,其实都有心结。
之前,对郦世亘勾结东平王府以血腥手段夺位登基,他们对此就颇有意见。甚至为此曾经称病不上朝过。和郦世亘这位新君的关系实在谈不上多好。
不过郦世亘为了得到朝臣们的支持和防备向炎的东平军,这才拉拢他们,对他们三人仍旧委以重任。但心里不是没有疙瘩的。
而王槐、谢安和汝南王对郦世亘也同样存着心结。
只是后来情势展得太快,没有等王槐、谢安、汝南王和郦世亘最终解开这个结,夷狄大军就来了。
他们身不由己地跟着郦世亘一道逃亡,来到了杭州。天下大乱,海盗横行,其他皇子均下落不明。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槐、谢安、汝南王也顾不得纠结郦世亘上位的手段正不正当,了,众人一道在杭州先把朝廷的牌子立起来,出诏文,安抚四方,争取能够将局势控制下来,免得天下大乱。在此过程中,他们的关系倒也得到了一些改善,出现了短暂的蜜月期。
只是后来周家的兴起,却让他们的蜜月出现了阴影。
在逃难的过程中,原有的许多朝臣遇难的遇难、失散的失散,等到杭州的时候,原班人马几乎十不存一了。
新建立起来的杭州朝廷为了正常运作,不免补充进来了大量本地的新鲜血液。
这些新鲜血液的确在短时间内大大缓解了他们人手不足的尴尬场面。只是渐渐地,事情就变得不大对劲了。王槐、谢安、汝南王觉,他们说话的分量变得越来越弱。
而周家作为杭州本地的第一名门望族,得到了这些杭州新派的支持,变得越来越强。名义的相、辅相仍旧是王槐、谢安,可周尚书这个第三丞相说的话,却比他们有用多了。而郦世亘的心也渐渐地向着周家偏移,非常看重周家。甚至这次最为重要的镇北之行,都没有选择他们推荐的人选,而是选择了周家的下一代领军人物,周三公子。
周家的野心不言而喻。
而汝南王朱振南也遭到了同样的情形,周家所支持的南方武将同汝南王带领的京都军展开了竞争。
朝廷一路难逃,能过平安到达杭州,是多亏了汝南王率领的京都军的保护的,但同样,他们也遭到了夷狄联军的追杀和海盗的骚扰。等到了杭州,京都军也所剩不多了。以这样的军力,最多只能守护郦世亘的行宫,杭州的治安、外边海盗的清剿,全都要依赖这些原来南方的武装力量才行。
郦世亘对周家的依赖本来就越来越重了。
王槐、谢安、朱振南本来也意识到了危机,三人联起手来,同周家争锋,又在暗中设法挑拨郦世亘对周家的信任,拉拢同周家有着矛盾的杭州本地家族,这些举措本来也获得了一些成效。
可这回的太后遗诏一出来,郦世亘看他们的眼光就变得异样了。
太后可是指定他们三个为六皇子的辅佐大臣,周派的人更是逮住机会对此攻击,说他们心怀异心,身在曹营心在汉。
王槐、谢安、汝南王朱振南的地位被周尚书和他们支持的武将彻底取代。
至此,朝廷中的京都派彻底落没,或是投效了周家或是被排挤,朝廷成了整个周家的天下。
而周尚书上台之后,采取了和王槐、谢安、汝南王不同的策略,对海盗不是进行清剿,而是采取了谈判招降。这个策略很快取得了成效,肆虐的海盗们退出了内河,南方重新变得清明起来,百姓们欢欣雀跃,人人称道。只待最终签订协议,海盗转眼就会变成官军,南方可以说凭添一个大大的生力军,实力将会大涨,拥有和其他几方较力的资格。
郦世亘心怀大慰,觉得自己所做的决定果然英明,雄心万丈。
不过,另外一方面,对势力激剧膨胀的周家,郦世亘也不是没有防备之心。帝王之术就是平衡之道,让某个臣子独占鳌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只是,现在他已经不能够信任王槐、谢安和朱振南了,郦世亘也在暗中寻找个可以制衡周家的人物。
就在这个时候,海盗王陈升给朝廷送来一份请柬,说他的女儿,陈海珠的生辰宴即将举行。
目前双方正在议和招降的阶段,这个面子,杭州朝廷肯定是要给的,绝对要派人前去道贺的,关键是究竟要派何人前去罢了。
围绕着这个问题,杭州朝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过,几个人选基本上都是周家提出的,不管选择哪一个,似乎都不会有什么不同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