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阿尔及利亚在长期抵抗之后、最终还是被法国殖民者征服,除了敌人太强之外,更重要的是当地部族一直是各自为战,缺乏一个能够将全国民众团结起来的强人。而现在迎来了克里姆之后,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的起义军顿时就互补短长,产生了“1+1”远大于2的效果。
好吧,阿尔及利亚目前还有很多人畏惧法国而不敢参加起义,甚至从总的人口构成来看,这样的投降派才是主流,但至少那几百万山民都已经恢复了昔日父辈们的斗志,他们都是克里姆眼中最优质的兵源。而且他们的加入还令克里姆顺理成章地掌握了远比里夫山区回旋余地大得多的阿特拉斯山脉,这一“嫁妆”的价值同样重大。
克里姆的起义军为了摆脱法军获得修整的时间,已经丢掉了之前缴获的所有的重武器,重新变为了纯粹的轻步兵,但是将阿特拉斯山脉之变为新的根据地之后,他们完全可以依托山区地形的优势和内线作战的便利与敌长期周旋,直到胜利到来。
要知道,之前严格来说其实只是一个小小的里夫山区的抵抗力量就让法国死了几十万人,现在克里姆手里的优质兵源和根据地面积都是之前的好多倍,法国得填多少条人命进去才够?毕竟只是殖民地而已,又不是本土,克里姆就不信了,法国人真舍得将一百多万条人命丢在目前并没有现什么战略资源的北非战场!
不过,即使现在已经越来越坚信仅凭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打败法国殖民者、赢得柏柏尔人的民族解放,但克里姆也并没有放弃争取外援,只是这方面并不像他一开始以为的那样顺利。
虽然克里姆的起义得到了华夏共和国政府很多的帮助,克里姆也敏锐地预见到了世界大战的生,但是中国距离欧洲实在太远了,再加上世界大战爆之后、苏伊士运河与好望角必定会被英国皇家海军封死,因此除了一开始随行附赠的一批物资之外,中国不太可能再送来什么有分量的援助。至于侧面的牵制作用,不管到底能有多大,都只能完全听天由命,并不是克里姆能够主动争取的,因此他更希望能够获得的外援,其实是距离更近的苏联......
即便共产主义与宗教思想之间存在着意识形态上的矛盾,但双方在反殖民这件事上的立场一致,又有着相同的敌人,因此里夫起义刚一爆,导师就亲自在《真理报》表署名文章予以声援,还通过第三国际动法国国内的工人群众上街游行向法国政府施压,虽然遭到了法国政府残酷镇压,但至少沉重打击了法军的士气,克里姆的起义军之前能够取得那么辉煌的胜利,多少还是要承一些人情。
不过克里姆最想得到的还是那些实实在在的物资援助,但是即便在合并了保加利亚获得出海口后,由于协约国压倒性的海军力量严密封锁,苏联还是很难向克里姆的起义军送出实质性的援助。而10月中旬苏联国内又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意外事件,更是让克里姆的希望彻底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