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对王卿苧的做法,保持了沉默,他知道大姐是在相助他,绝对的公私兼顾,而不是损公肥私。
两银法把一切都摊在田亩上,有些人经商却有土地,打打小算盘明显觉得土地不划算,那就给卖个好价掐,反正人口不再征税赋,仿佛占了便宜。
经过这些所谓工商大鳄的折腾,某些传言流出,土地实行两银法并不是吃亏,相反看人家成都府路,就能明白其中的便宜,自从实施两银法,地方官府不再加任何的附加,也不再有支移,所有赋税都是以银为单位,由当地粮长统一收取再向县衙缴纳,这要少了多少摊派?
百姓没了土地,只要有一技之长,进入工场也可以,自家做个小生意也成,反正没有那些人头税。当然,弊端还是有的,没有土地的百姓,要是没有一技之长,肯定会成为不稳定因素,王秀已经建议,朝廷扶持对海外的移民,也在各县设立杂艺学校,培养那些熟练的技术工人。
还有,鼓励那些大商贾也投资办学,自己培养技术工人,这个建议非常受到欢迎,至于人才流失问题好办,你入学就选签订具状,除了规定酬劳,就是限定服务年数。
出来后进入工坊,商定了每月的酬劳,一般规定十年服务,朝廷也下令不得约束十年以上。
不能不说,王卿苧卷起的风暴,是打了个时间差,在新法推行前真空期,大肆收购土地,又造成了新法能得利的效果。其中,固然有损害农户利益存在,却在大势上起到对让人们真正认识两银法,算来算去,那点折算赋税相比杂税,简直就是朝廷杜绝生民被盘剥,少缴纳三成的钱啊!
“嗨,还不说正事,你说说何幺啥时候能到,别让大伯等久了,人家都到了。”王卿苧剜了眼王秀,有几分怨气。
何老道能来趟开封也不容易,毕竟七旬的老朽了,还是带着孙子来的,就为了看看何为。
如今,因何为的官职升迁,何家已经脱离沈家独立门户,也算是中资商贾家族,何为两个哥哥都在打理家族生意,何老道是颐养天年,那是不亦乐乎。
这不,听说王卿苧的大动作,作为京东商行的一员,自然眼巴巴跑来,一面为家族再添几万亩田产,为子孙后代打点家产,一面能看看儿子。
何为这厮也不简单了,陕西宣抚司是没有了,但他依然是宣抚处置司宣抚判官,负责占领区文官统治,实际上相当于经略安抚使,灵夏路的设立势在必行。
眼看着宋军不断告捷,要来开封向王秀禀报事宜,恰好也算是公私兼顾。
“他在路程上有所耽搁,我又怎能知道,反正也就是一两天功夫,等等不就是了。”王秀对王卿苧的不讲理,那是非常的无奈。
何老道是个人精,自然不会为难王秀,捻须笑道:“大东主说笑了,三哥那小子历来不稳重,怎么能让相公说事。”
“大伯,这是在家里,您老就不要一口一个相公,秀哥儿又不是外人,当年要不是您老,我家还真要沦落街头。”王卿苧看似大大咧咧,实则心细如,言语中透着寓意,让人听了委实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