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读小说 > 读史读人心 > 第三十四章 仁君典范

第三十四章 仁君典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由于,诸侯王和功臣派实力相当,一方都不足以消灭另一方,最好的结果就是选取一位双方都能接受,或者不得不接受的人。这就让我们想起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与豪格之间角逐皇位,后来选出顺治这个几方面都能接受的皇帝。

选刘恒做皇帝有什么好处呢?第一,各方面都能接受——他是高祖的年长的儿子。第二,他弱,好控制,功臣派力挺他。所以,刘恒就当上了皇帝,天大的馅饼就砸在了他的头上。把它都砸懵。居然陈平,周勃他们去迎代王入朝做皇帝,还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非要派人去验证一番。

不过从代王派人去验证消息的虚实,就足以证明,代王刘恒绝对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控制的人。毕竟代王这个时候已经24岁,在古代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年纪,绝对不会愿意随便让人摆布。他之所以探听虚实,就是要做两手准备,假如是真的,那他就去做皇帝。假如是假的,那他肯定会积极准备,绝不束手就擒。

毕竟他在皇宫中生活了那么久,而且自己的母亲薄太后也是两次为王妃,拥有非常充足的政治经验。刘恒回到长安时的表现也充分了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成熟政治家的风范。当太尉周勃说:“我希望单独向大王禀报。”宋昌说:“你要说的如果是公事,就请公开说;如果是私事,在王位的人不受理私事。”

太尉于是跪下献上皇帝的玉玺和符节。代王辞谢说:“等到代邸再商议吧。”周勃这个时候肯定是想讨好拉拢代王,想表自己的拥立之功,没想到被代王拒绝。周勃肯定心里特失望,怎么找了这么个主啊。

我们在看文皇帝本纪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和《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相比,甚至和《吕太后本纪》比起来都少了很多的精彩。可以说《孝文本纪》可以说是一篇平铺直叙的文章。或许有人要说了,汉文帝是不是一个平庸之主呢?恰恰相反。汉文帝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政治家。

可以说,古今中外,能将皇帝做到汉文帝这样高明的,屈指可数。平庸的皇帝很多,强盛的王朝传到他们收中往往就变得衰落了。而汉文帝则将大汉王朝搞得蒸蒸日上。没有文景之治就没有后来的汉武帝的伟大功业。所以汉文帝是守成之君的集大成者。

汉文帝在位期间的政策,用一言以蔽之就是“仁”。孝文皇帝为什么这么仁慈呢。我有以下的猜测:

1、 汉朝建国时的国策。汉朝建国时采用道家的无为而治的国策,来与民休息。中原王朝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打仗,尤其是秦末的战争更是异常残酷,无论是战争规模及惨烈程度都超过以前的战争。而到了刘邦建国,虽然采取了与民休息的国策,但是,还是发动了对匈作战,以及多场平叛战争。

老百姓一直在死亡线上挣扎。到了惠帝吕后时期,百姓才相对过的比较平稳,终究时间不长,还不足以让一个国家富足,需要继续这样的政策。孝文皇帝实行仁政,有着时代背景,更是大势所趋。

2、 消除吕后的影响。吕后在位,汉朝高层犹如地狱一般。他们整天生活在恐怖之中,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可以说汉文帝的时代,朝堂之上的人个个都对吕后恨之入骨。汉文帝要采取与吕后完全不一样的政策才能够稳定朝堂。所以汉文帝要实行仁政。

3、 树立自己的威信。要知道,刘恒在诛杀诸吕的过程中,没有一丝一毫的贡献。刘恒来到中央,可以说地位是非常不牢靠的,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这是汉文帝最最棘手的问题。树立威信也就是两个手段——恩威。吕后用的是威。

但是威必须是在领导者极其强势,各方势力都能在其控制之下,才能够使用。否则会弄巧成拙,玩火自杀。吕后当政时期,能与之抗衡的那些老牌功臣——如萧何,曹参,张良都已经死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