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山今日怎么没什么生意?唐国仁心想,难道牛盖金城他们这阵子生意好,要休息休息,过个周末?
可那个时候还没有周末之说呀,那个时候是十旬休假呀。
继续往前行,他们一人一骑,很是显眼。
山上的喽啰,早已经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自己的寨主牛盖金城。
二人今日正无所事事,天天对酒当歌的,比隋炀帝杨广还自由快活,正想疏松下筋骨,见喽啰报告,山下二人,一男一女正往前行。牛盖说道:“哥哥,今天我去,你给我观敌瞭阵,我放松一下。”
金成说道:“好,今天就当是打猎,有没有的给我们哥两助个兴。不要伤人性命就好。”
二人收拾齐备,还装模作样的要鸣炮起兵。
他们的鸣炮起兵,可与朝廷之中有很大的区别,朝廷那是真炮,而二位却是用鞭炮代替的,可能还是二踢脚,一次点上两个,有点动静,但山寨就是山寨,力度就是不一样。
唐国仁心中真盘算着这二位寨主怎么没下山抢劫,难道他们改邪归正了?不可能,可自己也想不起来,却见远处尘土风扬,唐国仁对侯芳华说道:“来强盗了。”
以前的侯芳华遇到这种情况是很害怕的,可他知道这个山寨和唐国仁的关系,再说他也知道唐国仁的本事,就面不改色的说道:“怕什么,难道还要抢亲不成?”
唐国仁说道:“不知是谁下来,我和他们已经是很长时间没见了,还真有点想的。”
侯芳华说道:“那你就上山继续当你的山大王,可好?”
“好呀,有你这个压寨夫人陪着,我还有什么寂寞?再说过段时间下山再抢几个压寨夫人,陪你解闷,你不也有人聊天打麻将了吗?”唐国仁说道。
“打什么麻将?我们就打你吧。”侯芳华接着说道。
麻将起源于中国,原属皇家和王公贵胄的游戏,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到清朝中叶基本定型。 相传明朝名为万饼条(或“万秉章”)的人在“叶子格戏”的基础上创造麻将,以自己名字“万、饼、条”作为三种基础花色。另一方面, 有人说麻将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例如:“筒”图案就是火药枪。还有的说,麻将基本张数为108张,代表着水浒里的108位好汉,东南西北则代表这些好汉来自东南西北四面八方;中发白是说这些人有的是中产阶级,有的是高官贵族,有的则是白丁出身。 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县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这种筹牌上刻著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 例如,“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索”即“束”,是用细束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代表,几索就是几束鸟,奖金则是按鸟的多少计算的。“万”即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 此外“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应考虑风向。“中、白、发”:“中”即射中之意,故为红色;“白”即白板,放空炮;“发”即发放赏金,领赏发财。 麻将玩法的术语也与捕雀护粮有关。如“碰”即“彭”的枪声。又如成牌叫“糊”,“糊”“鹘”谐音,“鹘”是一种捕雀的鹰。除此还有“吃”、“杠”等术语也与捕鸟有关。那么为何又叫“麻将”呢?在太仓地方方言叫“麻雀”为“麻将”,打麻雀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将了。 麻将牌(又称麻雀牌)是由明末盛行的马吊牌、纸牌发展、演变而来的。而马吊牌、纸牌等娱乐游戏,又都与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娱乐游戏——博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血缘”关系。现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戏娱,无不是在博戏的基础上发展、派生、演变而来的。 古博戏始于何时,准确年代很难说清。据《史记》和其他有关文字的记载,博戏的产生至少在殷纣王之前。我国最早的博戏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个棋子,箸是一种长形的竹制品,相当于今天打麻将牌时所用的骰子。 据《颜氏家训·杂艺》所载,可知博戏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经》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其方法是:两人相对坐,棋盘为12道,两头当中为水。把长方形的黑白各六个棋子放在棋盘上。又用鱼两枚,置于水中。比赛双方轮流掷琼(即骰子),根据掷采的大小,借以决定棋子前进的步数。棋子到达终点,将棋子竖起来,成为骁棋(或称枭棋)。成为骁的棋,便可入水“牵鱼”获筹。获六筹为胜。未成骁的棋,就称为散棋。骁棋可以攻击对方的棋子,也可以放弃行走的机会而不动,散棋却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