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曾头市晁盖饮恨(1)
2015-05-03 作者: 大寒尖
第181章 曾头市晁盖饮恨(1)
一切的焦躁、烦恼、忧郁......
无论在曾头市,在梁山,还是去玉虚宫的路上,时间都平等地过去了三天。
这三天时间,晁盖未能打下曾头市。
未打下是因为三天没有开仗,也没有死伤任何一个兵卒。曾家军按照史文恭的部置,紧闭营门,任你暴跳如雷,任你辱骂八辈,就是坚守不战。
晁盖急得无计可施,而史文恭与曾家兄弟碰着杯,小酒正喝得有滋有味。
林冲与武松来劝晁盖赶快派人星夜回山,请军师前来助战。
晁盖听了未做任何表示,打不下一个小小的曾头市,他似乎感到很失面子。
世上就有那么一种人,有时候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晁盖更是觉得,越是这个时候,就越不能丢失面子。
死要面子,晁盖让自己白白地送掉了性命。
为了能一举打下曾头市,晁盖听信了曾头市派来的两个细作之言,决定星夜前去劫寨,林冲与武松苦苦相劝,勿中贼人奸计。可晁盖就是不听,误以为是天赐良机。
以防曹州的兵马来袭,晁盖分一半人马让林冲坚守营寨,免得腹背受敌。而实际上,曹州的府尹为了明哲保身,正在犹豫不决,既怕惹上梁山这块烫手的山芋,又怕曾头市有失而难逃其咎,但看梁山军连续四天无奈于曾头市,也就以自保为由,继续观望着两虎相斗。
约半夜时分,晁盖带着武松、呼延灼等十个头领,乘着月色悄悄前去曾家军营寨。在路过一片黑松林内的山神庙时,听老鸹噪叫不停,武松想起孟州飞云浦的情景,感到这是不祥之兆,再次劝晁盖火速退兵,但晁盖以为胜利唾手可得,仍然坚持己见,继续指挥兵马前行,结果中了曾家军的埋伏,于慌乱撤退中被史文恭一箭射中面门,幸得武松、呼延灼拼死相救,才把晁盖救回营帐。
为尽快地把晁盖送回梁山,并确保其路上安全,由智勇双全的武松带着五个头领护送,大家始觉放心。
由于伤势较重,又是连夜出发,道路不清,一路上马车的颠簸,使晁盖不时发出痛苦的**,让武松心中好生难受。
虽说晁盖的武功不高,虽说这次的指挥失当,但他毕竟身先士卒,这种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冲锋在前的精神确实感人,却不失一个首领的豪迈气概。
武松心中对晁盖还是生有一股敬佩之情。
第二天下午,武松护送车辆行到了一个天然河泽地带,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地方,因为离济州府较近,武松提高了十二分的戒心。
平时梁山的大队人马来来去去,沿途的这些州县望风而避,他们不想也不敢招惹是非,只求一个平安无事,以保住头颅为原则。
只有保住头颅,才有可能保住官帽。要想戴官帽,首先得有头。
可今天武松只带了百十人,五个头领中,阮氏三雄算是能征善战,而杜迁、宋万的武功平常,比吴含嫣高不了多少。
尽管武松高度戒备,谁知未行多远,却见前面征土飞扬,呼啦啦地来了一彪人马,约有七八百之多,挡住了武松一行的去路。
武松挥手让车马停下,自己向前跨了几步,面色严峻,两眼射出一道冷芒,逼视着领兵的都头。
武松似觉这个都头有点眼熟,曾在什么地方打过照面,沉默一想,他记起来了,是在阳谷县衙。
也是冤家路窄,这领兵的都头原是龙威将军呼延钰的手下,曾随呼延钰护送西门秀回阳谷,在县衙受到了武松的惊吓,亲眼所见武松在三招之内,连劈两个高手。
今见武松,顿觉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