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读小说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 第7章 注释

第7章 注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章

[1]本卷所言汉武帝事,除另有注释者外,均见《史记·孝武本纪》、《汉书·武帝纪》。

[2]西汉前几任皇帝依次是:高帝刘邦,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但一般不将前后少帝计算在内。

[3]秦二世胡亥继位时二十岁,卒年二十四岁。

[4]刘盈事见《史记·吕太后本纪》、《汉书·惠帝纪》。

[5]见《史记·留侯世家》。

[6]《史记》等书述汉惠帝、吕太后故事多不可靠,早已由吕思勉先生指出,请参看吕思勉《秦汉史》。

[7]田生即云“吕氏雅故本推毂高帝就天下”,见《史记·荆燕世家》。

[8]司马光曾说,刘邦最终不立如意,是因为“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见《资治通鉴》卷十二。

[9]见《史记·曹相国世家》。

[10]见《史记·高祖本纪》。

[11]关于刘章的想法,《史记·吕太后本纪》称“恐见诛”(害怕受到株连),《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则称“因立齐王为帝”。

[12]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13]本段论述亦请参看吕思勉《秦汉史》。

[14]见《史记·吴王濞列传》。

[15]此盟除见于《史记》之《吕太后本纪》外,亦见于《绛侯周勃世家》。绛侯世家其文曰: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16]见《史记·吕太后本纪》。

[17]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8]见《史记·高祖本纪》。

[19]请参看吕思勉《秦汉史》。

[20]见《史记·吕太后本纪》。

[21]高祖所封十王,荆王刘贾战死,故地改封吴王刘濞。赵王如意被毒死,其地改属吕禄。梁王刘恢被气死,其地改属吕产。淮阳王刘友被饿死,其地改属刘。燕王刘建病死,其地改属吕通。齐王刘肥病死,子襄继位。所余者,高祖四子代王刘恒,七子淮南王刘长,四弟楚王刘交,侄儿吴王刘濞。

[22]见《史记·外戚世家》。

[23]西汉十一帝,有庙号者五人:高帝刘邦,庙号高祖;文帝刘恒,庙号太宗;武帝刘彻,庙号世宗;宣帝刘询,庙号中宗;元帝刘,庙号高宗。

[24]见《史记·孝文本纪》、《汉书·文帝纪》。

[25]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26]见《汉书·贾谊传》。

[27]本节所据,如无另注,均分见《史记》之《袁盎晁错列传》和《吴王濞列传》。

[28]见《汉书·爰盎晁错传》。

[29]见《史记·梁孝王世家》。

[30]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第二章

[1]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见《汉书·外戚传上》。

[3]见《史记·儒林列传》。

[4]见《史记·汲郑列传》。

[5]请参看《史记·平准书》。

[6]见《汉书·武帝纪》。

[7]关于董仲舒,详见本中华史第九卷《两汉两罗马》。

[8]见《汉书·董仲舒传》。

[9]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下同。

[10]见《汉书·高帝纪》。

[11]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

[12]见《汉书·武帝纪》、《史记·儒林列传》、《资治通鉴》卷十九。

[13]请参看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14]见《韩非子·说疑》。

[15]李广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16]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7]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8]见司马迁《报任安书》。

[19]见《史记·孔子世家》。

[20]张汤及其他酷吏故事无另注者均见《史记·酷吏列传》。

[21]见《史记·平准书》。

[22]见《汉书·刑法志》。

[23]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等。

[24]见《汉书·刑法志》。

[25]汲黯事迹无另注者均见《史记·汲郑列传》。

[26]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第三章

[1]本节所据史实请参看翟连仲主编《世界通史·古代卷》。

[2]美索不达米亚原指两河流域北部,后来泛指整个冲积平原。

[3]主父偃故事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4]酎金夺爵人数见《汉书·武帝纪》;推恩封侯人数见《文献通考》卷二六七。

[5]本节所述亦请参看田昌武、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6]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7]见《史记·吴王濞列传》。

[8]本节论述亦请参看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9]见《史记·货殖列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