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退掉了旅馆的房间之后,也搬到了别墅来住,除了在书籍的方面给了周南巨大的帮助,还在钢琴方面,成为了周南和奥黛丽的老师。
他的钢琴水准是世界一流水准,给奥黛丽和周南当老师,那是绰绰有余。
不过他属于是严肃音乐,除了技巧,在作曲方面对周南的帮助并不大。相反,奥黛丽却从他那里受益匪浅,在周南的建议下,正式认了施韦哲这个老师。
而周南右手为主,左手为辅,为他弹奏了《寂静之声》和《天空之城》这两音乐风格相近的乐曲,立刻让他惊为天人。
虽然周南的弹奏技巧很一般,因为左臂受伤,表现出来的水准还很业余。但是这两曲子本来就属于是简单却隽永的音乐,技巧上的瑕疵,丝毫不影响作品的伟大。
他立即要求周南在出了唱片以后,要送他几张。不过,周南这次要出的唱片是竹箫协奏曲。至于钢琴曲,因为他的功力不够,以后就是出,恐怕以后也不会自己演奏而只是出作品集。
除了施韦哲,这段时间交往最密切的就要属罗素了。因为周南在埃廷尼的建议下,将他也拉了进来共同完善人道主义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分析中来。
在哲学方面,罗素是一个真正的大师,现在又开始对社会组织形式有深刻的研究,他对人文角度的分析深度,绝对是周南拍马也赶不上的。
《人道主义》单行本的内容本来就不多,经过三个人的共同解构和阐述,总数字也才刚过十五万字。
所以这本书反倒是比《世界通史》的下册更快完成。
全书分成了上下篇,第一篇是对人道主义的解构。
整个人道主义被他们三个人确定为了理性价值,自由探索的价值,个人尊严的价值,道德平等原则,自由的理想,宗教怀疑主义,伦理本质和来源,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伦理道德。
从结构上对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进行了全面的解构。这里面两张不同的人道主义有其相同点,也有根本性的差异。
第二篇就是人道主义衍伸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
人道主义精神,具有相对的崇高性,超现实性。因为精神这个观念就主要作用于超现实性的一面。
精神往往超出现实的意义,多指愿望的东西,在常规的情况下,精神往往是空间的一种观念。
人道主义精神,更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以人类自身功能观念意义上的一种良知,及其在这个意识的作为支配下,形成一种以高度文明为基础,以人类和谐展为目的的这样的普世观。
比如红十字会,还没有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人道主义精神的支配下成立的。
不管你是生活在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下,红十字会,世界卫生组织为你而努力,都是应该的。当人们受到战争的伤害,疾病的威胁,自然灾害的损失的时候,这两个机构都有义务,有责任帮助你。
因此,人们又看到,人道主义精神确实具有超现实性。因为,人类永远也不可能生存在一个完美的盛世当中,永远都有矛盾,有对立。没有矛盾,没有对立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客观的。更没有这样的时代。
所以,人道主义精神是一个让人类共同崇拜信仰的一个观念,在这个观念的意识作用下,人类的一切活动行为及其规范,都将在这个范畴内进行。
体现在现实里,用所有人能理解的一个概念,那就是慈善。
正式因为人道主义跟红十字会有如此的契合,所以在周南刚宣扬出了人道主义精神的时候,他们就行动了,想要获得这本书的行权,因为这简直就是他们组织的成立纲领。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周南从来没有想过把这本书当做自己的私人作品,而是借用这本书的影响力,让自己的名气得到更大的提升。
施韦哲和罗素也同样这样想,他们在乎的只是让这样的精神传承开来,最多附带增加一些自己的名望。
这本书不是哪一个人可以当做自己的私有物品的,而是完全属于全人类。
完稿之后,周南就让埃廷尼联络了红十字会,准备要把助理们打印好的文稿,交给他们。
关于出版和推广,周南他们都不会插手。
罗素也大方地表示,能把他作为第三作者就心满意足了。他的名气现在虽然是最大的,但是因为他的贡献最小,所以甘居第三作者。
红十字会的动作非常迅速,他们知道了施韦哲马上要返回非洲,以最快的速度赶来了伦敦,并且组织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文稿交接仪式。
从现在开始,他们就开始为这本书的推广力了。
为了这本书,在伦敦多滞留了将近一个月的施韦哲要离开了。非洲那边的医院,还有他在那边的建立起来的医疗体系,都是不能长期离开他的。
周南没有挽留他,施韦哲的奉献精神绝对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他的生命就属于非洲,而不是欧洲。
如果他是为了享受,他在欧洲能过上上等人的生活,但是他却甘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非洲的苦难众生。
周南给他买了一张伦敦到加蓬都利伯维尔的一等舱船票,并且赞助了他三千英镑。不是他不想多给他一点,实在是,连这些钱都还是让诺德开始借给他的,他现在也快变成穷光蛋了。
不过,等他回到瑞士,如今的资金窘迫,就会大大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