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子女的话,至少可以挺直腰杆做人。
张嬷嬷当初也是个这个盘算,只可惜,丈夫去得早,一子一女也都夭了,孤家寡人一个,这才心灰意冷地把院子闲置了,搬进了府去。
吴嬷嬷与张嬷嬷不同,她的家里却热闹。
她的丈夫也在府里的外院做管事,有些权力,她自己更是深得钱氏的看重,又生了三子两女,大女儿金珠已经出嫁了。大儿子周大全娶了婆娘海氏,二儿子周二全正在议亲,小儿子周小全是钱氏的骄傲,书读者极好,先生说,只要好好念,功名可期。小女儿银珠年纪还小,不过才八岁而已。
如今,周小全年方十五,已经考中了秀才了,正在准备来年的省试,若是过了,可就是十六岁的举人,那可是祖宗八代都光荣的事情。
因此,一提起这个小儿子,吴嬷嬷的脸上就要开出花儿来。
再加上长得也是斯斯文文、白白净净,不说府里那些家里有丫头的大娘嬷嬷们瞧中了他,就是外头,也有好些正经人家的小家碧玉来说亲的。
吴嬷嬷硬是没有松口,她的心里存着想法呢,若是小全再中了省试,十六的举子,说不定就有那个官宦人家,看中了他的人才,愿意把小姐许配给他呢?
媳妇是官宦人家的小姐,说出去多长脸,再求夫人给他们放了籍,再过个数代,他们也就成了书香门第、官宦之家了。
这一辈子给人家当奴才,哪有当太太、当奶奶风光啊!
此时,虽然才不过寅时刚才一点儿,但是,吴嬷嬷在家里吃了饭,还赶着要去侯府里,瞧瞧昨天夜里可有出什么事儿,然后处理一下,再把那些着急的事情处理一下,再过去钱氏那边,看她有什么吩咐。
因此,一大早,吴嬷嬷的家里就开始动了。
大媳妇海氏和吴嬷嬷两个在厨房里忙活,没办法,一大家子这么多人的早餐,准备起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若是海氏一个人忙,时辰就要耽搁了。两个人就好多了。吴嬷嬷再想,等小全中了举,做了官之后,家里也得添两个丫头。这样才有做官的人家的气派,到时候,她也能坐在椅子上,指使着那些丫头去干这个干那个的。那些丫头也得一口一个“太太”“太太”地叫唤着服侍,听得人心里多舒服啊。
对未来的憧憬,让吴嬷嬷忙起来格外地带劲,倒是媳妇海氏,忙了半天,一个菜还没有洗好,吴嬷嬷实在看不过去了,嘴里念叨着“年纪轻轻的,怎么干活这么磨叽”,一把从她的手里夺过了菜,三五下就搞定了。又见海氏呆在一边,又叹了一口气地道“这里我来,你赶紧把做好的端出去”,海氏应了一声,方开始动了。一时把菜都端上去了,又去拿碗筷,却不小心又把一个碗摔破了,吴嬷嬷皱着眉,海氏怯怯地看着她,嚅嚅地道“婆婆,我、我……”。对这个精明厉害的婆婆,她是怕的。
“等回来再跟你算帐。”
最后,眼看着天色已经敞亮,吴嬷嬷最终只扔下了这一句话。
海氏死里逃生般地喘了口气。
周家的早餐桌还是颇为丰盛的,粥啊、面啊、凉碟啊、热菜啊、馒头啊、花卷啊,一个也不少,周勤是个沉默不大说话的,默默地动了筷子,开饭了。周大全、周二全都是饿死鬼投胎似的,吃饭积极得很,也不用人去叫。只周小全,却不在饭桌上。他每日读书读得晚,第二天起来了又读,十分勤奋。吴嬷嬷就叫海氏给他送过去。周二全看吴嬷嬷把碟子里的切的几瓣鸭蛋都快给夹光了,赶紧伸筷子去抢,却被吴嬷嬷一筷子给拍掉了。
“你弟弟读书多费脑子,你除了天天吃喝输钱,做什么了?也好意思伸筷子,我都替你害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