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二年的大唐帝国国际环境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是武汉、淮扬还是说苏杭、关洛,有识之士长篇累牍地在那里文章,或是在朝或是在野,官宣民报的声音极为复杂。
但在老张看来,千言万语一句话:集体向右。
不管张德承认不承认,此时此刻,在唐朝的青少年中,“民族主义”已经不再是萌芽。
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做什么,青少年在躁动中,有了自我认识以及身份识别。
“唐人”这个称呼,超过了朴素的“唐朝之人”解释,中国内外,“唐人”天然地具备了某些不可捉摸的使命感。人们赋予了字面之外的种种含义,当年那句“提携玉龙为君死”,也不再仅仅是文人墨客喝酒时候的装逼,而是实实在在的,有人愿意以此为准绳,贯彻内在的精神意志。
这股力量裹挟着朝廷的大政策大方针,原本需要经历时间才能做到的实边,在理想主义者和投机主义者的双重鼓动下,进一步强化了“包举宇内囊括四海”这个“天命在我”的概念。
洪流之中,有识之士也只能跟着洪流走,凡是逆流而上的,都不是有识之士。
于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所朝廷部门直属的专科院校,长沙土木学院的校训,就相当的耐人寻味。
公开的校训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私底下一帮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教员,鼓吹的是另外一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超刺激的。
“使君,段公到了。”
“噢?本府这就出迎。”
张德放下了公务,带了随员官吏及扬子江南北各等名流,自汉阳东门而出,到了十里外迎接段俨。
倒不是段俨本身如何如何,只不过段纶对老张一向照顾有加,这个事情老张记在心里。当老大的不能除了装逼啥也不干,该秀一下姿态的时候,也要摆正态度。底下的小弟们就算不卖命,卖力气是肯定没问题的。
“阿郎,张操之会不会看轻于你?”
“娘子放心就是,操之非是这等狭隘之辈。”
段俨安慰着自己的老婆,他老婆身份也很微妙,放以前是没可能跟着出来。但因为段俨这一回是以“办学”的名义过来安营扎寨,老婆身份又特殊,带过来也就没人废话。
李元吉的闺女,就冲这身份,就够人琢磨三五年的。
“那就好。”
文安县主今年也有二十五六光景,李氏女郎大多姿容都还可以,只是她看上去,却要比李董的闺女差些气质。
不敢说愁容惨淡,但总有一种“谨慎”“警惕”在那里回绕,于是就显得不怎么大气。
夫妻二人在马车中闲聊着,忽地,听到一声禀报:“郎君,前方长亭,似是江汉观察使府的人。”
“噢?”
段俨一愣,稍稍掀起车窗窗帘,抬头出去一看,远远地,就见到各种旗帜在那里迎风招展。再看道中道旁,黑压压的都是人,文武皆有,阵仗排场都是极大。
“啊。”
惊叫了一声,他哪里还不知道,这是张德在给他撑场面。
当年段纶照拂张德,其实是长官的举手之劳,段纶何尝不是跟张德结个善缘。实际上张德当年给段老大的回报,早就超出了段纶给张德的便利。
老少都会做人,倒是成了一段佳话。
“阿郎,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