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信号弹划过重雾,整个阵地上顿时枪声大作。东线的枪声响起,西线马上遥相呼应,接着南线和北线的枪声也回入进来。
仇战走到阵地前用观察,望远镜失去了作战,只能用肉眼观察,这比夜袭都要麻烦,主要是对这种天气不习惯造成的。看不清鬼子的位置,鬼子开枪射击时又看不到亮光,很难判断敌人的方位。
可以看到士兵在前面用木板制成的简易掩体推进,掩护工兵进行掘进作业。这是最简单的阵地进攻方式,最适合在平原地区作战。
一旦失去大雾的掩护,这种掘进作战伤亡也会非常大。这也是仇战所以才要他们在雾气散去之前掘进到鬼子的阵地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四条战壕向前延伸了一百多米。说明可视距离达到了百米左右,在这种情况之下仍然不适合作战。
天空中越来越亮,雾气越来越稀薄。可以依稀看到对面鬼子的阵地。就在此时东方的太阳从山头升起。
突然枪声大作,处于战壕中的中国军队突然开始起了冲锋。鬼子的机枪马上封锁战壕出口。仇战和路小璐对鬼子的机枪马上形成压制。士兵跳入鬼子的战壕与鬼子展开激战。大部队冲了上去,机枪嗒嗒地响了起来。
仇战收枪向前移动,在冲锋作战时他的狙击枪又失去了作用。激烈的枪声缓了缓,接下来的就是战壕中的近战。推进速度又慢了下来。
雾气尽数散去,整个山谷露出了残败的面容。南线已经攻入谷地,可以看得见进攻部队正在对鬼子的防线冲击。西线仍然在山头后作战。其中一部是从老虎山向南攻击的第66军。
东线的仇战他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见雷鸣鼓的鬼子活动情况。他们正在利用村庄构建工事。北线已经压到南田铺,鬼子的整个防御圈被冲得支离破碎。
看到这种场景更刺激了中国的进攻部队,胜利离他们只有一步一遥。前面就是鬼子的第106师团部,对松浦淳六郎十万银元的悬赏唾手可得,中国军队象是疯狂了。
仇战的对面几挺歪把子和重机枪控制了几个制高点,把鬼子压得抬不起头来。但鬼子仍然在抵抗着,他们也疯狂了。此时对于他们来说是真正的生死之战!
双方互有伤亡,只是伤亡比中国军队占有优势。可以明显地现鬼子的枪法比其步兵作战部队要差,不用说这是鬼子的辎重兵拿起武器作战了。
就象中国军队一样,战术素质差的又有一定关系的往往进入后勤部队的道理是一样。在这方面鬼子比中国做得更好,战斗素质差的基本上编在了辎重兵部队。
虽然中国军队取得了优势,但仗一样打得艰难。每推进一步就有很多的士兵倒下来,但却在坚持着慢慢地向前推进。
仇战嘴里嚼着肉干,不时开枪进行狙击。从昨天晚上开始他们也没有吃过东西,特别是路小璐都有几顿没有吃了,此时吃下去又呕出来,再接着吃。她是在强迫自己吃一点东西来补充体力。
他们的作用越来越小,但仍然能对鬼子造成一定的影响。解救了不少的中国士兵生命。一个个的鬼子死在了他们的枪口下。
整整一个上午推进了四百多米,已经推进到雷鸣鼓的外围阵地,这已经是鬼子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鬼子的司令部在村子里,那么他们就离这十万大洋越来越近了。司令部对松浦淳六郎悬赏了十万大洋。
下午团长前临第一线作战,手提着一支冲锋枪不时向鬼子进行扫射,整支部队打得更加悍勇!团长上了第一线,营长、连长、排长都到最前面直接参与到战斗之中。
太阳西下,部队已经推进到了雷鸣鼓一百多米的位置。此时炮弹飞入村中,这应该是最后的一批炮弹了,为的就是留到现在挥出最大的作用。仇战手提着汤普森走了上去,冲进鬼子的指挥部怎么能少了他呢?路小璐忙在他身后进行掩护。
炮击停下来,部队向村庄起冲锋,机枪在前面开道,步兵不停在突进。鬼子仍然在顽强地阻击。倒下一批又一批冲了上去。什么是殊死搏斗,这就是殊死搏斗!
被鬼子加固的村庄就象一个个碉堡一样,手榴弹不停地在村子里炸开。在仇战的正面鬼子以一幢房子为掩体构建了一个火力点。士兵几次冲锋都没有冲进去。
仇战举枪瞄准,路小璐忙对周围的几个鬼子火力点进行狙击。砰地一枪,鬼子的机枪顿时哑了,仇战直接通过射击孔击毙了鬼子的机枪手。
士兵冲了上去,可他们刚冲到一半,鬼子的机枪又响了起来。冲在前面的弟兄倒下几个。仇战马上又开一枪,鬼子的机枪再一次停了下来。一个士兵冲到房子前,从射击孔里扔进去一捆手榴弹。
轰地一声,整个掩体全部被炸飞。部队又继续向前进攻,仇战苦笑了一下,这村庄作战远比丛林作战艰辛。危险系数也非常高。仇战想了想然后看向一个已经被掀了顶的房子。他带着路小璐快速地爬上了房顶。
半塌的砖墙刚好是一个掩体。木板楼面上有几个被炸开的大洞,仇战他们小心地绕开大洞靠近砖墙。
这里的视线非常好,村子里的情况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还可以看到村外的一些情况,也是狙击的绝好之地。这村庄城市作战狙击的优势也不小。
仇战和路小璐马上开始狙击,以掩护中国军队的进攻。有了仇战他们的掩护部队的推进速度提高了不少。
太阳慢慢地从西山头落了下去。村庄已经差不多控制,部队正准备向村后的后山进攻。此时整个平原地区的战斗差不多结束,鬼子被压缩到后山之中。
还有一部分被包围的鬼子正在负隅顽抗。仇战从楼上来下,团长刚好过来找仇战。在他的带领之下进入鬼子第106团原指挥部。
本書源自看書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