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宝儿纠结地伸着脖子张望,麻麻去哪儿了呢,吃的又不见了哩,她瘪了嘴巴,抗议:“啊呜~”
甄意听见宝宝委屈的呜呜声,赶紧一边脚乱地踢着鞋子,一边探身望:“宝儿,妈妈在这儿呢。”
“嗷呜~”宝宝重新见到麻麻,一下子又欢腾起来,咚咚咚地挥舞着小手。
言格蹲下身去,给甄意换了拖鞋。
甄意跑到小床边把宝宝抱起来,小家伙立刻欢乐地扑腾扑腾,往妈妈怀里钻,阿呜阿呜地要吃东西。
“……”甄意默默地想,嗯,果然是“吃的回来了”呢。
甄意听老人家说,给宝宝喂奶的那一年,是妈妈和宝宝最亲密的。那段时候,宝宝是唯一专属于妈妈的,可等宝宝会走路了,就离开妈妈的怀抱了。
甄意起初并不觉得,可宝宝一天天长大,慢慢会走路了,慢慢……和粑粑亲近了。
都说小女娃娃喜欢爸爸,这话果然是有道理的。
宝儿从出生后就一直很乖,不哭也不闹,言格曾隐隐地担忧她有阿斯伯格综合症,会有自闭倾向。
从那之后,宝宝的学说话和学走路全部是言格带着。甄意工作忙,很多都会带到下班后,拿到家里做。偶尔休息的间隙,从书房的落地窗边往外看,就会看见碧海蓝天,一个高高的男人和他脚边小小一坨宝宝。言格蹲在地上,张开双臂,护着小小的摇摇晃
晃的宝贝走路。
宝儿继承了麻麻的运动神经,从不偷懒,有时想不起来怎么迈步子就会歪头想一想,想明白了就晃晃荡荡地扑腾着往粑粑怀里扑。
很多时候,甄意捧着一杯水倚靠在落地窗边,看着欢乐烂漫的小宝宝,和温柔耐心的言格,心里满溢着说不出的幸福。
这种时刻的言格是不一样的,他温和,从容,眼中的爱意和柔情可以迷死人。
这种时刻,他是一个爸爸。
或许因为女儿天生亲近父亲,或许因为言格对宝儿的照顾比较多,宝儿比较黏爸爸。甄意倒不会吃醋,只是偶尔会担心言格过分宠溺宝儿,怕她会骄纵。
言格的回答是:“我们家的小朋友盛得下宠爱。”
宝儿也真如爸爸所说的,虽然很小,话都说不通畅,却十分乖巧听话。
可一到言格面前,情况就不一样了,格外爱撒娇,甚至爱哭。
平时言格不在的时候,她都自娱自乐玩自己的,走路不稳摔个跟头,懵懵懂懂地左右望望,一副搞不清楚生了什么的样子,踉踉跄跄自己爬起来,抓抓脑袋,一屁股坐在地上,继续玩。
可如果言格在,那就不一样了。
要是不如意了,就哇哇大哭。
不想剪头,委屈地哭;不想喝牛奶,难过地哭;不能去泥巴地里打滚,伤心地哭……
只要言格在,她就特别爱哭。
小小的嘴巴一瘪,黑珍珠般的眼睛里开始蓄水,一颗颗的银豆豆就开始往下砸。哇哇哭得可心碎了,投入又专注,那个伤心欲绝呀。
一边哭一边蹬蹬蹬地往粑粑身上爬,跟小猴子爬树似的,而言格每每都配合地附身把她托进怀里。
小家伙短短的手臂紧紧搂着粑粑的脖子不放,眼泪鼻涕全往粑粑脖子上蹭,话都说不连贯,只会咿咿呀呀地说:
“布~~~粑粑~~~布要~~~布布~~~”
对此,言格从来都是轻轻地哄她,拍拍宝儿哭得汗湿的背,一边拍一边拿小毛巾给她擦汗,温言软语,安抚宝儿。
而宝儿亦是从来见好就收,爸爸一哄,她就不哭了,抽抽搭搭的,拿小手揉眼睛,搓鼻涕,继续抱住爸爸的脖子,坐在爸爸的手臂上不下来。
有一天晚上,甄意临睡前,对言格说:
“书上说了,小孩子爱哭的话,你不理她,两三次之后她知道哭不能解决问题,就不会哭了。”
言格说:“可小朋友她并不是爱哭,只是想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而已。”
“但这样也会养成爱哭的习惯吧。”甄意搂住他,轻声道,“你看,她平时都好乖,一见有你在就爱哭了。下次不许哄她了。”
言格把她的手从被子外拿进来,拢在怀里,道:“不行。”
“为什么?”
“……”他闭了闭眼,轻轻道,“如果她哭,我不哄她,我怕她以为我不爱她。”
甄意一愣,又见言格的目光挪过来,落在她脸上,轻轻浅浅的,不带情愫:
“就好像你。从认识你到现在,我最怕你哭了。又心疼,又不知所措。那时候,我不会安慰,也不知该怎么做。
怕我表现得无动于衷,让你以为我不在乎你;又怕我的反应不对,让你以为我不够在乎你;怕你因此独自抹眼泪默默地伤心绝望。
所以,任何时候你一哭,我都会很紧张很担心;根本不可能坐视不管。”
甄意呐呐的,他朴素而不带起伏的语气,却让她心里的温暖和幸福如潮涌般来袭。
其实什么都不用操心了,有这样的男人,她这一生必然幸福,而他们的孩子更不必担心。
她埋头进他的怀里,心像泡在酸酸暖暖的水里。唇角洋溢起一丝微笑,喃喃道:
“言格。”
“嗯?”“我再给你生一个小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