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读小说 > 大清巨鳄 > 第三三二章 入宫觐见

第三三二章 入宫觐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只需要朝廷给政策就能够修建铁路肃顺一脸狐疑的看着对方,两人初次见面,而且素无交情,他不好直接问,犹豫了下,他才笑道:“还有这等好事朝廷不花银子,就能坐享其成”

缓缓吸了口雪茄,易知足才慢条斯理的道:“道光六年,漕运改海运,仅仅一年多时间,上海的沙船激增四百多艘,一艘沙船是什么价格七八千两甚至是一万两银子以上,若是漕运改为铁路运输会不会出现踊跃投资铁路修建的热潮”

肃顺年纪不大,而且是足不出京,对于漕运改海运的事情只是听闻过,更不清楚那次革新极大的刺激了上海的沙船展,不过,他相信对方不会信口胡说,略微沉吟,他才道:“漕运乃朝廷血脉,一代之大政,天下之大命所系,岂会轻易更改......,易兄只怕是难以如愿。,”

“咱们做生意的,有句俗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待的佛广铁路开通营运,见识到铁路的运输能力,朝廷怕是会主动提出修建铁路,很简单,仅此一项,朝廷每年就能节省四五百万两银子的开支。”

漕运开支浩大,肃顺是知道的,他并不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宗室子弟,而是一个有心人,表面看起来荒唐不经,喜欢混迹市井,但其实却是个有心人,通过游荡,将京师五城诸坊利病都一一记在心里,而且他还有个好记性,见过的人,听过事,都能牢记于心。

京师对于漕运的议论并不少,对于漕运的高成本也颇多议论,漕运成本有多高种种说法不一,有说一石漕粮入京,通计运费不下二十两银子的,有说通盘筹算,非四十两银子不能运米一石入京仓的,他虽然不太不懂,但也觉的这两种说法太浮夸。

另有一种最详细的说法:起运本色每正粮一石,加耗三斗、四斗不等。此外有补润、加赠、淋尖、饭食等米,又有踢解、稳跳、倒箩、舱垫等银,在旗丁则有行月,在船只则需修理、打造,在起纳则多轻赀、席板。总计公私耗费,大约共需粮一石五、六斗,银六七钱,方得兑一石正粮。

就以这种最靠谱也是最便宜的算法,一年四百万石漕粮,朝廷花费了多少财力六七百万两银子而眼下,对于朝廷来说,什么是第一要务不是军政,不是民政,而是财政

一年能为朝廷节省四五百万两银子,连他听着都动心,别说道光和朝堂上那些个大员了,更何况这是不要朝廷投一个大子儿,这等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谁能不动心

默然片刻,他才笑道:“我不过一闲散宗室子弟,易兄如此坦诚相告,该不会是指望我向皇上进言罢王鼎、琦善、林则徐、邓廷桢这些个大员,哪个不比在下更合适”

见他问出这话来,易知足沉吟了片刻,才道:“不错,在下结识的朝廷大吏中,任何一个上书进言,都比雨亭兄更适合,也更容易受到皇上的重视,但是.....他们都垂垂老矣。”略微一顿,他含笑道:“在下想烧雨亭兄这口冷灶。”

烧他这口冷灶肃顺不由的一楞,元奇虽然在京师没有分号,但影响力不小,若是这次再承接国债行,影响力必然更大,而且元奇雄厚的实力,这是人尽皆知的,代表元奇的易知足要烧他这个冷灶,这让他又是意外又是欣喜,不过,对方究竟看中他哪点了

对方语气虽然轻松,但这话却不似开玩笑,而且以两人的身份和关系来说,初次见面,也不可能开这玩笑略微沉吟,肃顺才道:“在下足不出京,易兄这也是头一次来京师吧”

“金玲跟在下详细的说起过雨亭兄。”易知足缓声道:“本朝对宗室亲贵限制之严,冠于历朝历代,非经特许,严禁干涉朝政,严禁与官员交往,严禁出京,大多宗室亲贵子弟皆锦衣玉食,浑浑噩噩,醉生梦死,但雨亭兄不同......。”

说着,他上下看了肃顺一眼,道:“雨亭兄这身装扮,应是为了方便在京师各处游逛罢而且听闻雨亭兄也好接交一些士子,与六部一些小吏亦多有往来,这足以说明雨亭兄胸有抱负,作为宗室子弟,年轻有抱负,这就足够了。”

金玲怎的什么都跟他说肃顺心里暗自腹诽,嘴上却道:“我还是不明白。”

“这有什么不明白的。”易知足道:“铁路修建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是数十年,朝廷政策不能朝令夕改,元奇在京师需要一个稳定有力的支持者,或是说是一个稳固的靠山,才能将铁路修建贯彻下去,雨亭兄是就是最好的人选。”

肃顺听的一笑,“易兄不是还玩笑就我......”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雨亭兄是对自己没信心还是不相信在下的眼力对元奇来说,修建铁路和雨亭兄,都是长期投资,而且是回报极为丰厚的长期投资,怎么着,雨亭兄对元奇没兴趣”

开什么玩笑,怎么会没兴趣肃顺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得到元奇的大力支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能够得到朝中经世派官员的支持,得到朝中主战派的支持,换句话说,能够得到朝中大多数汉员的支持,以他宗室亲贵的身份,得到大多数汉员的支持,要想出人头地,青云直上,绝对是事半功倍。

“能对元奇不感兴趣的,怕是没有几人。”肃顺含笑道:“不过,在下目前就是一散秩大臣,虽然时常进宫入值,宿卫扈从,经常也能见着皇上,但基本说不上话。”

“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易知足缓声说道:“雨亭兄也是有心人,不过,心思却用错了地方,眼下英夷入侵,东南动荡,朝廷极有可能会在东南大举用兵,打仗打的是什么钱粮朝廷一直克制不愿意轻启边衅,为的什么还是钱因为没钱,所以怕启边衅。

此番朝廷行国债一千万两,就是为的东南用兵,英吉利已经大举增兵,东南大战,在所难免,当前,皇上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战事,一是钱粮,若能在这两方面有独到见解,何愁没有出头之日”

肃顺听的心头一热,连忙拱手道:“还望易兄不吝点拨。”

正阳门内,皇城、千步廊。

大清中央各部院衙署扎堆分布在千步廊两侧,大清户部就处于千步廊东侧,户部汉尚书签押房里,尚且不到六十的户部尚书卓秉恬看完元奇草拟的承接国债合约,抬起头看向王鼎,道:“这一年可是一百万的利息,如今本就是入不敷出,这不是雪上加霜,有必要非要行国债”

王鼎闷声道:“这是琦中堂在广州与元奇洽谈的。”

听的这话,卓秉恬登时就不吭声了,琦善绝对不敢擅自做主行国债,不消说,这是道光的意思,道光要行国债,他还能说什么别说一年一百万的利息,就是二百万的利息,也的咬牙扛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