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读小说 > 覆汉 > 第三十八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

第三十八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且说曹孙刘三人在緱氏城中相遇,稍作休整,算是死里逃生。

然而,接下来的坏消息却是一个连一个。

先是断后的于禁被两面夹击,大败而归,三千泰山锐士据说只有数百死保着于禁逃回了成皋,曹刘二人虽然既担心又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接着,吕岱和简雍从巩县凄惶而至,并送来了一个天大的坏消息……原来,徐荣所言的情报不假,成皋的袁本初确实有异动。其人忽然动,先是以败军之罪当堂拿下了张邈、张超兄弟,并吞其众,然后却又逼迫兖州东部三大诸侯鲍信、桥瑁、刘岱往攻泰山,除了留着些许人马把守虎牢关外,竟然是把曹刘二人扔在河南不管了。

曹刘二人原本还想着徐荣、李蒙二将西归弘农,洛阳只有一个段煨,还是可以劝说袁绍转身以成功业的,但如今哪里还能指望袁本初?

而就在孙坚勉力安慰二人,并立誓要凭一己之力夺回洛阳之际,第三个坏消息又传来了。

话说,孙坚此番跟在徐荣屁股后面进军神速,鲁阳那里就有流言说洛阳全面空虚,孙文台准备自成其功,所以便有人劝袁术应该压制一二……当然了,本质上的缘由还是董卓退缩到关中后,讨董大局对于关东诸侯而言已经没有了真正的前景,所以人人都在为自己考虑,那内讧和矛盾便不免公开化了……但不管如何,袁公路还是听从了建议,忽然断了孙坚军粮。

这个举动对孙文台而言不谛于晴天霹雳,他一个武夫,在南阳和颍川这种地方毫无政治根基,没有袁术给他做政治保证,怎么能有所作为?

甚至于他身上的将军号和空头豫州刺史都是袁术表的。

而到此为止,经过董卓与二袁的这一番调教,曹孙刘三人这才陡然意识到他们真正的地位……徐荣之前那番话虽然刺耳,却也是句实在话,单以现在而言,这天下大事还轮不到他们来做主。

不过明白归明白,一腔悲愤却也是免不了的,毕竟,功业私心之余,这三个人是真心想为国家做点事情的。或者说,此时此刻,这三个出身、声望、资历、性格截然不同的三个人,都还是有这么几分理想主义的。

当然了,话说回来,这天下间的各位诸侯,又有几个没有理想主义呢?

实际上,家国情怀、扶危定乱之心,与个人私欲,乃至于作风暴戾普遍性掺杂在这群人身上……曹刘孙三人有理想,公孙珣、袁绍难道就没有?便是董卓当初废立之时又何尝没有几分想认真做事,想一改桓灵时代万马齐喑的心思?

只不过大浪淘沙,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人能够坚持了下来,有人难以坚持下来而已。

回到眼前,最起码这三个宛如丧家之犬的‘小人物’还是没有放弃这份执念和理想的,三人感慨于时事变幻无常,再加上又是多少年的交情,便在山花烂漫的緱氏山上歃血立誓,定为生死之交,相约一旦其中一人有所不测,另外两人便要竭尽所能为其照料妻子。然后,便各自启程,继续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去了……曹操、刘备是要各显神通去重整兵马的,孙坚则要轻身去鲁阳找袁术表达忠诚,从而继续换取支持。

而就在这三位豪杰困顿于弱小之际,袁绍抽身提大军往关东横行无忌之时,另一边,弘农那里却已经是战云密布了。

在公孙珣转向东面,攻取了弘农郡郡治以后,董卓和牛辅……尤其是牛辅,立即感觉到了极大的不安。于是乎,董卓军立即按照原计划,调度河南地区的兵马大举进入函谷关,试图将公孙珣压制乃至于解决在弘农境内。

具体来说,乃是陕县以西、潼关以东沿着黄河的这个狭长地域。

至于说兵力,公孙珣还是他那一万骑兵、五千步兵,外加一万余辅兵,这是分兵后的兵力,如今集中在湖县、弘农县一带……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战兵在河东一战遭遇到了不少损失,如今的部队是经过河东白波军俘虏补充的,战力总体上保持着水准,却也未必没有破绽。

而与此同时,董卓军那里,除了一个段煨继续留守洛阳,其余所有兵力都有回缩参与这次军事行动的迹象。

其中,牛辅、李儒依旧在陕县与茅津,其部兵力大概在一万四五的样子;董越收拢虎牢关、成皋败兵,约有四五千人,如今在渑池;李蒙回撤到了新安,其部约有五千余骑兵;然后胡轸是五千步兵,依旧驻守函谷关。

这四个地方,自西向东一字排开,全都是弘农郡沿着洛阳、长安官道的重镇,相互之间相隔不过三十里、四十里的距离,便是陕县到函谷关也不过区区一百多里的距离,完全可以视为以牛辅为分散驻扎的一个大军团……合计兵力约有三万。

还有李傕,其部作为董卓最信任的一只军队,步骑混杂近万余人,则从南阳撤回到了武关,俨然是要从南路进入卢氏县,合围公孙珣的意思。

非只如此,董卓之弟董旻,已经率军一万进入华阴,甚至蒲津那里也咬牙分出了五千骑兵交给了郭汜,来到华阴……换言之,潼关身后又有近小两万部队。

三路兵马,三万在东,一万在南,两万在西,合计三四倍的兵力,将渡河而来的公孙珣撵回去,或者干脆按死在黄河边上的意图不要太明显。

那么问题来了,之前放了曹刘二人一马的徐荣在哪里?

答案是,徐伯进如今领着他的五千骑兵正在弘农郡的宜阳县驻扎……这个位置,向北走三十里正是牛辅、李儒那个三万众的大集团军;往西走,则可以与从武关赶来的李傕汇合,使南面合围的这个方面军兵力达到一万五千众。

某种意义上来说,倒也像模像样,毕竟是两个集团军的结合部嘛,随时可以朝两个方向支援,也没有算弃用。然而,无论如何,这个位置都是整个战场距离公孙珣最远的地方,你要说制定军事计划的李儒没有用心良苦,没有防范,那叫睁眼说瞎话。

但是没办法,谁都知道徐荣是公孙珣的旧部,谁也都知道徐荣是个会打仗、能打仗的人……若非是大战在前,无法轻易剥夺兵权,恐怕徐荣早就被一众同僚给围住,然后被夺走兵马了!

当然了,如果公孙珣不来,没有这场大战,就凭徐荣之前在颍川的表现和功劳,为什么要夺他的兵权呢?

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君侯攻破了曹阳亭。”宜阳县县寺内,徐荣将一封战报递给了自己身侧一名和自己容貌相像的年轻军官。“曹阳亭距离陕县不过十五里,中间只有一个陕陌可守,牛辅绝对受不了,换言之,大战随时将起。”

“这也正是之前约定的讯号。”那军官接过战报,大略一看,立即就变的严肃了起来。“兄长速速兵吧!”

坐在太尉椅上的徐荣一声长叹。

“兄长这是何意?”这容貌颇似徐荣的军官当即紧张起来。“怎么事到临头反而犹豫不决起来了,不是说好了吗?”

“我不是犹豫不决。”徐荣不由摇头。“若是没有决断,早把你给砍了,之前在偃师也早就把那几人给剁了……连李儒都知道君侯对我的恩德极重,然后稍作防备,我自己又怎么会忘呢?更不要说还有你这样的辽东亲眷亲自来身边催促我。子信你放心,咱们明天一早就出兵!”

“既然如此,那兄长为何还要感叹?”说话的这名军官,其实是徐荣的族弟,唤做徐兴徐子信,他本就是玄菟出身的一名白马义从,追随公孙珣许久,如今早已经做到曲长。

而此番公孙珣渡河,他却是单骑走陆浑关寻到了自己族兄……其意图,不言自明了。

“我感叹的不是要不要助君侯,而是在感叹董相国。”徐荣微微摇头。“你是我近亲兄弟,我也不瞒你,若是董相国此番能和君侯一样亲临阵前,不要说亲自引兵在前面和君侯对峙,只是出武关或者潼关督战,我说不定便真会犹豫不决起来……毕竟,董相国对我也确实是仁至义尽。”

徐兴微微蹙眉,和自家这个对政治没有任何敏感性,只是单纯军人的族兄不同,出身白马义从的他明显更‘全才’一些,在他看来,既然已经决定要帮自家君侯了,就没必要说这些有的没的,徒给人以话柄。

但是很显然,徐兴管不了自己族兄,或者说从徐兴的角度来说,只要自家族兄确保能够按照公孙珣的要求出兵,别的就都罢了。

“但是董相国终究是一头扎入了关中不再出来。”徐荣继续言道。“听说最近还在抄掠关中富户以充实他的郿坞。反倒是君侯,不管不顾的越过了黄河,将自己放到这个位置上,逼得我不得不做决断。有时候我就想,难道相国他不明白吗?他也是打惯了仗的人,哪有主帅仗着兵多,自己缩在屋子里就能打赢的人?”

“可能是屋子太牢固了些。”徐兴不由微微嗤笑。

“那便是弃了屋子外的人!”徐荣略显无奈道。“自己躲入屋子里,将我们的生死交给牛辅那种废物……固然牛辅是他女婿,可是如今当面的乃是咱们君侯,他自己不出来,不要说女婿了,便是儿子又有谁能心服?”

“兄长想多了。”徐兴不以为然道。“依我看董卓此番安排还是对头的,因为河南诸将和其所部多是他的关西旧部,根基全都在关中,所以不会因此而不服的。”

徐荣稍微一怔,却又旋即黯然:“换言之,他只是弃了我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