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谦的心怦怦乱跳。
远在京城的左以明,心也在怦怦乱跳。
提出迁都之事的是翰林院的一个姓彭的老翰林。在翰林院坐了一辈子的冷板凳,眼看着到了致仕的年纪,却在临走之前弄出了这样的幺蛾子。
因同是江南人,他之前还想提醒提醒这位彭翰林的,谁知道他还没有派人去找彭翰林,这位彭翰林却先找上了他,不仅慷慨激昂地向他阐述了迁都的必要性,还反复地对他说:“京城离鞑子这么近,稍不留神就会被鞑子破城。想当初,要不是有汪阁老带领着京城严防死守,京城早就沦陷了,还有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什么事?当初高祖皇帝定都京城就是错的。我们需尽快拨乱反正才是!
“何况金陵乃是六朝古都,是江南名城。朝廷迁都金陵,对我江南士族也是件大好事。
“左大人如今算得上是江南在京最有资历的肱骨之臣了,还请左大人登高一呼,成就这千秋伟业!”
不过两年的功夫,说起当年京城被破城的事,已经没有人提起熊正佩,更没有人提及姜镇元了。
左以明恨不得把这须皆白的老头丢出去。
也不知道受了谁的怂恿,把自己当成了急先锋,做了别人投石问路的石子。
迁都,于左家也是有好处的。别的不说,单单左家在江南的那些田庄,就会增值很多。而且还正如彭翰林所说,京城离鞑子太近了,从前朝中名将辈出,随便拉一个出去就能让九边固若金汤。可现在,名将凋零不说,朝廷连九边的军饷都没有办法按时放,还能指望九边的将士破衣烂衫饿着肚子守城门不成?
可这件事实在是牵扯太广了。
一个不小心,都城没有迁成,反把自己的名声、性命、家族都给搭了进去。
他只好敷衍彭翰林,故作惊讶地道:“迁都?这件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您先容我想一想,问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彭翰林大失所望,道:“你也是这样,李瑶也是这样,你们这些阁老,有好处的时候就打破了脑袋争,没有好处的时候就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了!朝廷有今天,都是你们这些人上行下效的缘故。”说完,也不待左以明表态,拂袖而去。
左以明好多年都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待遇了,愣在那里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一回过神来就在心里将彭翰林狠狠地骂了一顿,随后决定自己还是装作不知道的好,反正不管是论年龄还是论资历,在内阁他都是最后一名。
谁知道彭翰林一夜没睡,和国子监几个忘年之交连夜写了几百份大字贴在了京城的大街小巷里,想以此告诉京城的百姓迁都的必要。
整个京城都沸腾了起来。
有人想到京城破城时的悲惨,觉得彭翰林说得非常有道理——京城离鞑子太近了。但也有人觉得京城是龙气所在,若是迁都,会耗了龙气,引得龙脉凋零。
整个八月份京城的黎民百姓全在议论这件事。
汪几道却一直没有表态。
苏佩文私下里去见汪几道,问汪几道有什么打算,到时候他也有个说法。
汪几道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他也想迁都。
因为他知道,一旦庆格尔泰打过来,能抵挡庆格尔泰的只有李谦、姜律、李长青,甚至是杨俊这样的人。
可是现在,这几个人却一个也不为他所用。
※
亲们,三更送上!
大家是不是可以打赏我几张月票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