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远看似镇定安闲,其实毕竟将逢大战,心中也难免焦躁。
这种焦躁,随着天色渐渐晦暗而增长。
在将士们建起营地,准备休息的时候,雷远始终站在屯堡以外较接近道路的开阔地方,向远处探看。他看到西面的浓云仿佛层层叠叠的巨浪,渐渐压下阳光;而东面的天空中,云层更低,还呈现出暗红色,像是有个巨人用鲜血在上面涂抹过了,再凝固下来。
估算距离,这是枝江城中的火光映照,显然城池已经陷落了。
雷远盘算了会儿。
枝江是江陵城西面的重要屏障。江东兵马自东面来,只用一日,就已扫荡了江陵城周边的诸多据点,枝江既然易手,对江陵的陆上包围态势就已形成。而枝江易手之后,江东水军就能毫无顾忌地进驻沱水码头,完成对江陵的水上包围。
此刻的情形,倒有些类似当日曹仁挥军南下之时,只不过江东动用的兵力更多、进展更快,而水军优势更为曹军万万不及……拿到沱水码头之后,江东的艨艟战舰就可以继续上溯,随时能够截断宜都郡南北两岸的联系了。
可应该来此集中的部众,至今还没有到。
雷远是正经从锋镝厮杀中崛起的战将,深知真到了面对大敌的时候,光靠着中枢授权,并不能使自己的号令顺利达于各地。
霍峻这个宜都太守,能否站在大局出,支持新的作战计划?我雷续之离开宜都快三年了,对各方的号召力还在么?此前留置宜都的众多人手,如今究竟可战不可战?
雷远本来很有把握,现在忽然又好像没什么把握。
按雷远的本意,是想亲自渡江与霍峻一叙,但军情紧急至此,又容不得他走这一回。于是,他只能在山间继续等待。
越等,心里越是不安,山间风凉,他却出了一身又一身的大汗。他提笔写了几封书信,唤了扈从来,打算命之再快马分送。
书信交到扈从手里,他又道:“等一等。”
扈从不解。
雷远忽然觉得,信件中的辞句过于急迫,反而会起反作用。他徐徐道:“天色将晚,山间驰马多有不便。且等一等……明天再说吧。”
“是。”
恰在此时,后方有骑士喜形于色奔来禀报:“宜都各地的兵马陆续赶到了!有刘功曹的袍泽伙伴们、文县尉的部曲、夷陵徐县尉的部下、沈老将军的部曲,乐乡段校尉麾下甲士,还有沙摩柯的族人和霍太守的帐下精骑!”
听这骑士兴冲冲报来,雷远身边所有人几乎同时缓了口气。
陶威算了算:“这几部俱都响应的话,能有三千五百人,再加上我从荆山中召来的蛮部千余人,马岱将军所部精锐千骑,合计六千人。”
其实全力抽调地方宗族部曲,再动用宜都诸县郡县兵的话,还能更多,毕竟宜都身当荆益两州之咽喉,一向都被当作仅次于江陵的军事重镇。但那就过于削弱霍峻的力量,将夷道城逼上险境了。
所以雷远向霍峻索要的,或是庐江雷氏留置在宜都的部曲,或是利于战场指挥的自家故旧。霍峻另遣来的帐下精骑,算是额外惊喜。
雷远深深吸气,又深深吐气,他平静地道:“足够了!”
眼看此时山道间人马喧腾之声响起。远远望去,一支支部队点起火把行军,仿佛一条条的火龙蜿蜒飞腾在山中。他又道:“遣人快马通知,让他们熄灭火把!莫要露了行迹!”
之后便是一阵忙乱。
趁着天中尚有余光,数千人终于赶在完全昏黑之前进入了屯堡。各路军校分头督促将士们不得喧哗,但毕竟人多马多,将士们又面临战前的激动状态,难免吵扰。
回到雷远身边的陶威注意到雷远在皱眉,连忙解释道:“此山周围绝无人迹,我已吩咐哨探、游骑,额外多散出二十里,凡是这时候还往深山中来的,必是探子,一概抓了。反抗者格杀勿论。”
雷远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