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我预计《黑夜传说》在香港的票房可能不会超过5000万,可实际结果却出乎意料,后来我仔细一想,才发现是因为同时期没有能够与之相抗衡的影片上映,所以这部电影的票房就被充分的释放了出来。再回到刚才那个例子,两部原本票房都可以超过两千万的电影,其中有1000万票房的观众两部电影都喜欢,另外1000万票房的观众在同时期看过其中一部就不会再看另一部,结果因为这两部电影相互打擂,赢得的那方从输的那方抢走了500万票房的观众,赢家票房到了2000万,输家票房只剩1500万。两部电影避开时段上映,加起来票房该有4000万,可因为恶性竞争,500万票房就这样被没有了!”
林宥伦一番分析之后得出结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香港电影市场上便只能有一家院线存在!”
邵毅夫不解地问:“美国也是好几家院线同时存在,可为什么没有出现你说的这个问题?”
“因为美国的反垄断法案规定,电影公司不能同时拥有院线,几家院线虽然是竞争关系,但暗中都有默契存在,票房大卖的影片一般都会错开档期上映。香港不可能出台这样的法律,而且市场就这么大,一家院线就足够了。”
在林宥伦看来,香港的院线制度是导致港片衰落的重要原因,便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后世邵氏停产让位德宝,但香港电影市场仍由三大院线主宰,直到1988年又出现了一条新宝院线,不仅打乱了原有的格局,而且为港片衰落埋下了伏笔。
本来多出一条院线,对片源的需求增加,票房总额也会跟着水涨船高,但实际香港电影市场的票房潜力已经被三大院线全部挖掘出来,林宥伦口中的这个“饼”没有变大,分“饼”的人却多了一个,大家为了多吃一口,自然会想尽手段,无节制的恶性竞争,后果就是“饼”在无形中变小了。
更严重的是,以前排不上档的那些低小成本制作的劣质电影也有机会在影院公映,越发导致滥拍现象严重,而观众的消费力又赶不上港片迅猛增长的步伐,“饼”不是变大而是变小了。
到了1993年,香港电影市场出现了五家院线混战的局面,看似热闹,真正的实力却被分散了。好莱坞大势已成,西片抢滩登陆,港片毫无招架之力。《侏罗纪公园》在香港上映取得6000万票房,一举打破港片连庄本土票房冠军几十年的神话,此后西片年年压境,港片节节败退。
邵毅夫不知道后世这段“港片落难史”,林宥伦要说服他,还得从改变香港电影山头林立的现状开始说起:“将所有院线整合成为一家,电影公司便可以专注于电影制作,院线根据每部电影的优劣好坏排出档期,再根据上映后影片的票房表现确定放映时长和场次,优胜劣汰,去芜存菁,这无论是对各家电影公司,还是整个香港电影产业都极大的好处。”
邵毅夫明白林宥伦的意思,以前“饼”放在那里,大家毫无规则的去抢,争得头破血流,然后“饼”被揉碎了,掉在地上的部分就不能吃了。现在多了一个裁判,“饼”该怎么分由他决定,大家吃多吃少凭本事说话,这样“饼”就不会在无意义的争斗中被浪费。
林宥伦这一番话,却让邵毅夫心里有了别样的想法。
“你真不打算自己开电影公司?”
林宥伦很肯定地点点头,“规矩由我定,那么我自己就不能带头去坏了规矩,况且我如果要拍电影,并不一定要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随便找一家电影公司合作就好,赚钱不会少,而且还省事。”
“院线我可以转给你,但我要保留20%的股份在里面。”邵毅夫直接开出了条件。
这回轮到林宥伦疑惑了,“邵氏院线不是只租不卖的吗?”
“租给你十年,等你将其他院线都收服了,邵氏院线又该何去何从?”邵毅夫却是想明白了,以其等林宥伦后面逼宫,不如自己主动退一步,现在便将院线卖给他。如果林宥伦真的能够整合香港院线,又不打算直接涉足电影公司,邵氏剥离院线业务之后却不用真的停产。
邵毅夫本来已经打算要彻底放弃电影业务,可林宥伦的整合院线计划却让他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林宥伦既然说出让所有电影公司都各凭实力来抢档期、抢票房的话,邵毅夫控制着无线电视台,手上有大把的艺人资源,要钱有钱要人有人,难道还怕争抢不过其他的电影公司?
在邵逸夫看来,邵氏能否东山再起,希望却是落在了林宥伦的身上。
【求月票、推荐】
(感谢大家的投票支持,今天基本更+月票加更,至少三更,月票再给力点,还有第四更,青蛙愿与大家一起努力!)(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