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读小说 > 大明1617 > 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欢腾

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欢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孙敬亭心中隐隐有些激动,甚至心态都有了微妙的变化,他努力调整自己的呼吸,使自己不要太激动。

现在他有些明白了,先秦之时那些国君大拜相国时,那些将承担一国重任的相国们的心情了。既有激动,骄傲与自豪,当然也有惶恐和害怕。

阴阳不调,国事不顺,当然是宰相的责任。因为国君已经以国事相托付,做的不好,难道怪君上?

先秦之时的诸王,强势者会有弱势的相国,而守成的普通君主,很容易出现非常强势的相国。先秦之时的相国是诸卿大夫之,是后来的三公之,是一国之中除君王之外最有权势的人。大拜之时,国君也要长揖,口称以国事相托,这是何等的荣誉和责任?

哪怕是两汉之时,丞相仍然是领着万石俸禄的皇帝之下的第一人,一旦拜相就定然封侯,汉家的侯爵可不是容易来的,李广那样的将领拼搏一生,所求的不过是封侯二字,然而运道不佳,始终未能如愿。

一旦拜相,则自然就会封侯,相国之尊,由此可见一斑。

孙敬亭感觉自己心潮澎湃,一时都有些难以自持。

这并不奇怪。

和记直接掌握的人口已经很多,草原上的蒙古人加起来超过五十万丁,人口数量按一比四比五的比例,最少有二百万人以上。

林中百姓,北边各族,最少又是数十万人。

草原到李庄的汉人,是和记掌控和愿意跟随和记的最少有五十万人。

台湾那边也有三十万人以上了,而且在源源不断的进行移民工作,军司这边希望在天启二十年之前,台湾的人口也能破百万。

到那时移民可以放缓一些,因为要规划城市和修筑道路,修筑更大的港口和需要更多的船只,需要更繁荣的贸易线路,人口一旦破百万,可以形成最少三到四个府,十几个县的格局,已经相当于内地一省了。

草原上的人口数量在南方来说只是一个大府,在北方也不够撑起一个省的格局。大同一府差不多也有过三百万人口,整个大明北方的人口应该是在六到八千万左右,南方在一亿以上,明末时可靠的人口分析是一亿五千万人到两亿人之间,南方的人口密度远大于北方,而到了清初,人口陡然下降,到康熙至乾隆年间,由于南美各种作物大规模的种值,加上摊丁入亩等政策大规模实行,人口数量又是一个陡然的爆。

“中枢和地方,都由孝征兄一总掌之了。”张瀚起身,拜揖道:“今后以大事相托,孝征兄要辛苦了。”

“我只能说汉故丞相诸葛武侯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敬亭眼角泛起泪光,起身还揖,郑重其事的承诺着。

“这时应该有画师把这样的场面记录下来。”张瀚心头却是相当轻松,他已经大体上把和记的治国精神和中枢,地方,军制等大事确定下来,只要有具体的方针就可以用手下这些聪明人把事情给做好。

历史上留名的不一定就是十分出色,可能也就是机缘凑巧而已。

或者说,历史上留名的都是相当出色的人物,但也有一些相当出色的人物并没有遇到自己的那份机缘,孙敬亭能说不出色?叔侄俩人在灵丘做出了相当不错的事业,但如果没有张瀚,孙敬亭叔侄可能死在崇祯初年农民军的进袭之中,也可能在清初的反叛中因为躲在大同而被屠杀。

包括李慎明和王长富还有梁兴等人在内,他们都是不错的人才,可能没有那些考中进士的人才优秀,比如卢象升,洪承畴,张瀚承认这些人是最顶尖的人才,可是在他的调教之下,一些原本就很不错的人才也在绽放着属于他们的光芒。而他们是和记的人才,张瀚的人才,将来也注定会青史留名。

“叫银锭画。”张瀚兴趣颇高的道:“我拜揖,你还揖,将来建个殿阁,专门挂一些这样的画,我希望这样的事成为一种精神,一种象征。君上尊重真正的人才,每个君主都知道真正的人才需要尊重,并且承认天子也未必比宰相强,甚至在治国理政上,宰相比长于深宫的天子要强的多。如果我能建立起这样一个王朝,我就会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文澜必定会成功的……”孙敬亭相当期许的道。

“你就是我们的总政务官了。”张瀚兴奋的道:“底下的事就看你的了。”

这时传来激亢的铜号声,孙敬亭有些激动的道:“看来是押解俘虏的大队人马到了。”

两人相视一笑,张瀚道:“这只是一出戏,不过我们还是要唱好它。”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