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长公主憋了一肚子火。今年也不知怎么了,人人都跟她抢媳妇。她不过是想让皇后做主,给自己儿子说给好亲。原本看中的是琅琊王氏嫡系一脉王奉之的嫡次女,在家里行四的,唤作燕如。这王奉之是如今的御史大夫[1],掌兰台秘书。此时非战时,四海升平,司马家从上到下都好脸面,尤重言官。先帝特意将原先从三品御史中丞提拔为正二品御史大夫,从地位到职权都上了一个档次。与王奉之作亲家,对桓家的名声总归有益无害。
没想到吴王司马蔚这个八百年不出现的王八蛋,居然也挑着这个时候上京求娶王家四娘。没办法,琅琊王氏女名声在外,吴王有言在先,找不到令他一见钟情的,就要娶个最高贵的。天下论高贵除了公主,大概就只有王谢卢崔这样的世家贵女。她虽然知道父皇肯定不会同意司马蔚勾搭上琅琊王家,但这么一来,自己也没法让母后直接下旨赐婚了。
皇帝是个爱脸面的,他怎么可能告诉吴王说,你看中的那姑娘我女儿南康也看中了,她想替我外孙求娶,所以你只能靠后了。按照他的意思,本来是想让王家自己看着办。
王奉之在朝为官多年,哪里不明白皇帝的心思。明白虽明白,但选了谯郡桓家就意味着得罪了吴王,选了吴王更是直接和皇帝对着干了,两边都讨不了好,当即苦笑道:“实不相瞒,去岁臣妻便已经和谢家夫人相看过了,双方均十分满意。刚准备下定,结果谢家就出了事,外面都传阿顽命不久矣。臣虽受圣人教诲,但为人父母却总得多虑几分。好在谢夫人高义,不愿令我等为难,只说为免相累此事作罢。臣本以为这门亲事到此为止,谁知小女却道:‘常言道,大丈夫当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2]?阿爹身为御史大夫,为天下言官之首,更应以身作则。既然您已开口同意将我许配谢家,此时他身受重伤,我又岂可为求自保抽身而退?活便嫁,死便寡,我亦无悔矣。’臣闻之羞惭万分,已使臣妻去谢家探望,如无意外当再续前缘。”
这番话说得漂亮,不仅轻轻巧巧推脱了吴王的求娶,又显出王氏女的贞烈贤淑,谢夫人的深明大义,即使是王奉之自己也是一副知错能改坦荡君子的模样。尤其这个再续前缘,用得十分微妙。三年前若不是出了淮山那档子事,王谢两家早就联姻了。皇帝一听,果然不好多说什么,只点了点头道:“阿顽倒是个好孩子。说起来,朕还欠着谢家一个怀恩公。既然如此,等你们俩家择好日子了,索性将爵位一并还给他,也算是朕的贺礼了。”
谢澜曦遭遇刺杀的事,南康也有耳闻。这话从女方家里说出来,十有八九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再加上过了御案,皇帝又没反对,还点头还爵为贺,这就和亲口赐婚没两样。谢为安早死,谢澜曦在家休养,男方家唯一一个对此事有决断权的长辈就是谢夫人。谢夫人一介女流自然不可能上朝奏对,所以这件事只能由女方家长王奉之亲自出面。可以想象谢家知道后不知道该多高兴,儿媳妇出身没的说,贞烈又识大体,最重要的是人家还没进门就把谢澜曦的爵位带回来了。谢夫人真是上辈子修来的好福气,同样都生的独子,怎么她的运气就这么好?
南康恨得直咬牙。
谢家前一段时间不是传出了谢夫人要将自己娘家的侄女许给谢澜曦冲喜吗?怎么一转眼就没了影儿,又和王家好上了?她越想越不甘心,派人去打听了半天,这才知道原来谢澜曦的身子已经大好了。
难怪。萧家那个据说是个孤女,这样的女子嫁进来,光顶着个响亮的姓氏,能有什么助力?换成是她她也会换。萧家孤女能和天下闻名的琅琊王氏女相提并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