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看到了腊月二十,韩健婚期将近,又逢新年,江都之地倒是一片喜庆。但在与此同时的洛阳城,杨余已经作好登基准备,同时筹备发兵。一切迹象表明,洛阳要出兵攻打江都的意图很明显,而且出兵便在年后。
一连几日,韩健有很多事情忙。一来要筹备婚礼,二来要分配原本洛阳派系官员的职权,第三,他要代表朝廷接应豫州方面的使节,联合杨洛川做到东王府和南王府之间的联合。
本来韩健联合杨洛川,先是要一同向女皇施压,压制女皇在江都的影响力。可令韩健也没想到的是,女皇这么快便将权力交出而离开,令东王府和南王府之间的这次联盟意义马上发生了转变。现在韩健要尽量与杨洛川虚以委蛇,等于是要获得杨洛川军事上的支持。因为这次杨余和北王势力所图谋的是江都之地。
随着军事形势的紧张,江都地方上的压力也逐渐大了起来。洛阳和江都两方势力在开战之前,已经开始了多方面的准备。从洛阳方面,已经完全开始戒严,严查与江都方向货物的往来,逐渐到两方不通贸易的地步。而本身江都之地对中原地区货物的依赖性比较强,洛阳方面这一戒严,使得很多商品在江都之地价格飞涨,百姓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随着暗战升级,很快便是明战的前奏。洛阳方面已经开始调集军队往江都方向压迫,虽然没有正式开战。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压力骤增之下,江都方面也不得不作出一些应对反应,调拨出军队,防止洛阳方面的不宣而战。
江都方面对这一战准备明显不足,军备物资方面需要准备的地方太多。韩健需要负责筹备物资来应对这次不知要持续多久的战事,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开过几次会议,也找了朝廷和东王府负责这方面的说人,都表示难度很大,虽然东王府在这些年粮食和军备上一向不缺。但涉及到更大的战争。东王府并未经历过,因而在战备物资储藏上,并非是十分充盈。而且东王府也缺乏调度物资的人才,韩健不禁想到了跟随女皇到江都的这些官员。
朝廷这些高级官员。虽然平日里重气节爱面子。甚至喜欢与人为难。但其中不乏有能力的能臣。一个国家能在这些人治理之下井井有条,一个东王府,自然也能管好。现在主要问题是韩健不放权。因为这些人终究跟他不是一条心,在政治斗争面前,韩健也要防备这些人图谋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东王府的安危。
韩健找了顾唯潘,跟顾唯潘商量了一下关于调集物资所需要的人手。顾唯潘对此并不精通,他所擅长的是巘狱和调查,他是御史台出身,而且他以前所负责的上听处,主要任务也是审查官员背景以及一些风闻言事。
顾唯潘在城东公馆旁所设立的临时衙所里会见了韩健,同时他还找了几名对此有擅长的官员,都是曾经户部和兵部的官员,官品不高,都是三四品。这也就说明,这几个人在京城时候只是五六品的小官,到了江都才有所提拔,也不入这些朝廷大佬的眼。
韩健对这方面的人才自然很珍惜,这几个人年龄都不大,有的二十多,有的三十多,最大的也不到四十,这些人有个共通的特点,都是在洛阳不得志,而且跟杨余一党不合。在女皇离开洛阳之后,这几个人举家来到江都,想继续精忠报国,但来到这里,因为他们本身也并非是洛阳官吏的核心,因而也未得重用。
“东王,这几位,都是老夫曾在上听处时,曾向陛下举荐过的官员。”顾唯潘介绍道,“当时陛下将他们从地方上调往京城叙用,并未安排正职,这次给你找来,你看看是否能帮的上忙。”
在来之前韩健已经问过顾唯潘,顾唯潘之所以举荐他们,也并非跟他们熟稔,是举亲。这些热闹也是地方官举荐给朝廷的,由上听处来负责审查,最后上听处审查的结果,是这些人的确有能力,但因为当时女皇顾着跟北王一党权力斗争,因而忽视了这些人。但韩健想,也许是女皇想留着这批人,等到她正式铲除北王党之后再将他们委以重任,只是后来杨余的谋逆令一切计划有变,才将这些人疏离。
韩健笑着请这些人坐下,将当前的时局一说,主要是洛阳即将发兵往江都的事。韩健先要问问这些人的意见。就算是顾唯潘举荐,韩健也要先试试他们的能力,看看他们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那些人才。
这几名官员开始见到韩健,还有些抵触。说到底,他们之前也是洛阳派系的官员,从来都是对外藩王有成见,不过这次是顾唯潘举荐他们过来,他们对顾唯潘又十分敬重,这才想抱着试试看一展抱负的思想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