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读小说 > 兴唐 > 第四十八章 害怕

第四十八章 害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威却迟疑起来,道:“就怕不是拥兵自重,是养虎为患。”

仅是一个东突厥,大约自付还能对付的。

可不仅是东突厥,论氏兄弟在虎视眈眈,大食一直觊觎河中地区,其实大食已经进入河中地区,许多河中地区的国家,分别向大食臣服,这几年都不怎么向唐朝进贡了。

至于东边两个猥琐的国家,对现在的唐朝,确实不是很让人在意。新罗只是恶心罢了,将来还是一个恶心的国家。到穿的时候,仅是恶心,可许多人忽视了他们一直想建立一个大高丽的梦想,无变则己,有变,因为这个痴心妄想,会做某个国家的头号打手(拭目以待)。倭国古代仅是倭寇,可后来犯下的罪行,让李威不可忍耐。

这是一个后来人的想法,提前带到了唐朝,也要提前将这两个国家消灭,不消灭,将来这两个国家的心态,始终不是将来华夏的盟友,相反,随时伺机而动,图伺华夏。河边兽生已经回国,两国即将进行一场惨烈的鏖战,战后谁胜谁负,都注定了这两个国家必然走向覆灭。

但有大食,有吐蕃,终是如鲠在喉。再配合东突厥的暴乱,即使李威懂军事,也很头痛了。

仔细地想着,因为专业,略略研究过历史,可研究得不深入,对这段历史不清楚。即使清楚,现在的阿史那骨咄与默啜兄弟,以及孙万荣,除了一个孙万荣能找到外,其余二人,多半也找不到,甚至连名字都不是后来的名字。

因此,换了一个角度思考。

后东突厥的异军崛起,有多种因素的,比如武则天杀了一些有能力的大将,这一点同样很重要。刘邦用兵能不能比韩信?新罗若没有一个金法敏,能不能一次又一次从唐朝人身上讨便宜?吐蕃没有论钦陵,能不能大败薛仁贵?而后突厥大约也出了几个人杰。一正一负,所以唐军屡屡吃败。

还有一个因素,武则天改朝换代,国内反叛声音不小,有可能母亲将注意力集中在国内,国外便吃了亏。再加上母亲不懂军事,使突厥人异军崛起。

唐朝的将士能力下降,没有什么名将了,裴行俭与薛仁贵、刘仁轨皆年高,只剩下黑齿常之与王方翼稍稍拿得出手,小一辈中,无论是薛讷、郭元振,或者张虔勖,皆无法与裴行俭这三人相比。就是稍次一些的重将,比如李谨行等人,一是胡人,二也不能与裴行俭相比,统帅几万人可以,统帅几十万人,才力又吃紧。

这才是李威最担心的。

士兵作战能力也在下降,唐初几万人几千人就可以发动一场大型战役,然而现在,动辄十几万人,还未必能胜利。人数越多,对统帅的要求就越高,但这个统帅之才,又如何寻找?

自己出现,会对一些有用的将领作保护,至少王方翼与黑齿常之,不能让母亲冤杀。更不能让母亲改朝换代,一旦这样,自己下场必死无异。说什么千秋大计,那是在能做的情况下做一做,自己小命都保不住了,谈何兴盛唐朝与中华?

人总有一些自私自利的想法,想到了这一点,又想到了现在的政局,自己还没有真正全控大政呢,母亲种种的手段,也颇让自己心寒,于是说道:“狄卿,就依你之策。”

赌上一把了。

但从现在起,就要关注东突厥的事态,不能让他们形成大势。也就是说,可以小乱乱,权当实战练军的。也要配合一下没禄氏,不管没禄氏对唐朝最终是好感,还是反感,没有了用兵如神的论钦陵,吐蕃威胁力将会下降一半。还要从现在起,就要认真培训将领,大规模的练兵。

狄仁杰道:“陛下,正是如此,臣也知道这似乎是妄言,可小不忍则大乱,现在是小痛……先忍耐了,大唐若是失去陛下,才是大痛。”

说到这里,想到一旦陛下与太上皇太后交手失利,让两个先圣罢废,唐朝的将来,狄仁杰打了一个冷战,可以想像,唐朝最黑暗的时光将会到来……

上官婉儿忽然欠身施了一礼,说道:“狄侍郎,请受我一拜。”

本来生性聪明,武则天培养了一段时间,又替李威做了许多事,对政局了解得更比以前清楚。狄侍郎不是佞臣,若不是为了陛下,怎么会说出这番话。

“婉仪,世人皆知臣是陛下的头号心腹,这是臣的本职,勿敢当此大礼,”狄仁杰虚扶了一把。又说道:“最难的是一个人……”

是指裴炎的,正是因为裴炎的串连,武则天手掌得到掌控朝堂。若是找到此人把柄,将此人贬职,或者罢废,武则天四肢将会去掉两肢,可是当初许敬宗都能对付,明崇俨更不用说了,就连六皇子都不足为害。然而裴炎,狄仁杰同样一愁莫展。

无论是废或者罢,最少得有一个罪证,然而他花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下去,就硬是没有找到一件有用的证据。

若不是自己想得远,都有可能反被此人迷惑。

“狄卿,不用担心,还有裴卿一策。”又说了一次。

裴行俭也是没有办法,又担心自己岁数已高,于是想出了一条十分恶毒的策略。这是最终极的战术,是以防万一的,一旦使了出来,就再没有回头的箭,不到万不得己时,李威也不想用。

“是……”狄仁杰话到嘴边,终忍住没有说。

这一对君臣的会变,终于决定了李治想要插手表现,李威旁观父亲糊弄插手的政局。

不过一个好消息,终于将压在洛阳上空的阴云化解了一些。

裴行俭押解着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返回到了洛阳。

李治在上阳宫大宴群臣,对裴行俭说道:“卿有文武才。”

“臣愧不敢当。”

李威没有吭声,文武才不是这一天就看出来的,为什么还是千年老二?

于是授程务挺为丰州都督,裴行俭加检校右卫大将军,并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将军十八万,并且节制程务挺与幽州都督李文暕、曹怀舜等人,一共近三十万大军,以讨突厥。

比历史的军队人数略少几万,历史上此次征讨东突厥达到了三十多万军队,是唐朝有史以来出征军队数量最多的一次,史书记载此次出征,从幽州到丰州,军队漫山遍野,旌旗一眼望不到尽头。

但还是征调了近三十万的军队,可见李治的暴怒。并且又出现了一个变化,武器更犀利,也不全是好处,更好的武器,增加了战争的成本,也加重了经济的负担。

与吐蕃不同的,那是一条野狗,顶多路过时,多扔了几根骨头,反咬了自己,会气,但不会很生气。而突厥这一次反叛的所有贵族,皆受过唐朝的恩惠,甚至大部分人在唐朝长安入过学,培养了其文韬武略,平时又动辄不断地赏赐。因此,此次反叛,李治怒不可遏。

裴行俭从容答道:“臣奉命。”

来的一路上就看过许多邸报,若是军队少,不敢说,这么多军队,镇压此次暴动,并没有多大的问题。

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立即举起酒杯,恭贺道:“太上皇陛下,裴大总管出征,一定会旗开得胜。”

李治只是微笑,一遮袖,将水酒饮了下去。

李威忽然问道:“阿史那都支,李遮匐,你们为何要谋叛?”

武则天拽了李威的衣袖,暗示李威,既然人家投降了,此事就不得再提。这也是唐朝的一惯对胡人的政策,不能说全是坏处,这样一来,作战时,战意不足,固然反叛容易,投降起来也容易。一看风向不妙,立即自缚自己,前来归降,求一个平安。

“母后,让儿臣来处理。”李威没有默许母亲的暗示。

阿史那都支伏于地上,小心地说道:“皇帝陛下,臣根本没有反意,否则裴大总管率部来到我驻军前面,臣为何不反抗?”

“当真如此?阿史那都支,你已穷蹙被擒,到了京都,以后就要受朝廷的管制。老实地说一说,对你将来有好处,若是不老实,我的手段,你大约也听说了。”李威声音不高,可说话时语气很冷肃。

“臣实是没有……”

“还想狡辨!”

李威一拍桌子怒喝道。

阿史那都支浑身吓得哆嗦了一下。

对李治,阿史那都支并不害怕,害怕的正是这个新皇帝。中原百姓称仁爱的什么,他没有看到,只看到如今的青海,从伏罗川到赤海川再到广大的大非川,那么好的平原地带,只剩下一片青芜。知道好,然而青海莫贺可汗的残众,皆不敢将百姓散于这些青川之上。散多少掳多少,只好呆在一些山谷中苟且偷安。连吐蕃的武大论论赞婆,都束手无策。

一直没有明显的谋叛,正是害怕这个新皇帝。

“说还是不说。”李威再次不顾李治不悦,喝问了一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