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读小说 > 兴唐 > 第四十六章 轻重

第四十六章 轻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怀中一张大单,但不说服父母亲与这几个宰相,金银不能成为准货币之一,那么只能在各个柜坊阅现。本来从大食倭国南海天竺各国得到了许多金银,对价格冲击很大了。再加上这张大单的冲击,金银价能泛滥成灾,甚至引起灾难。依然会获利,可十分小,一小又有许多人反对,这项交易就不得不流产。

所以准备了这个简易天平,有一个直观的说服力。

天平摆在桌子上,砝码也拿了出来。指着天平两端说道:“东边这个方向是对我朝有利的,西边这个方向是对我朝没有利的。各位先看,一旦如我此策去做,会有什么样的利弊。先看对偏远地区的冲击,越是偏远地区,越是不能很好的完成贡税,比如南诏等地,只是象样的征缴一些贡品,算是臣服了。但我朝呢,回报却是许多财物,面积与人口是臣服,可朝廷不仅没有谋得利益,相反是付出。只付出没有回报,只好松懈的管理,维持表面上的臣服。但这些地区百姓有没有过好呢?没有。中央政权羁縻,先进的模式没有带过去,生产方式落后,因为没有征税,没有直系的管理,与大漠一样,让头系管理族人,酋首在地方上力量越来越强大,强大到一定时候,就会有野心产生,中央王朝又不得不派出大军征缴。甚至长久下去,产生严重的隔阂,中央王朝强大时,不存在问题,但不可能永远强大,一旦稍作衰落,不仅是南诏、交趾等地皆会相继反叛,反过来又加继了中央王朝的衰落。实施金银制,可以有限的征一些税务,有了收益,朝廷就会有相关的回报。弊端是当地一些酋首的不满,以及官吏减少了贪墨。可是有了回报后,造福于百姓,朝廷对百姓更有凝聚力。因为有了收益,朝中不会有轻视,就会强化这些地区的治理,包括教育礼制,更容易同化。暂时头人的不满,却能换回长久的融为一体,最后与中原无异。”

有许多原因,但李威说得也是原因之一。

说着,将砝码摆在两边托盘上,天平的杠开始向有益的方向倾斜。

“再看次边远地区,对此,朝廷一直征税的,因为运输不便,税务不得减轻,比如岭南与剑南中南部地区,江南道的西南地区。百姓依然感到生活艰难。实施了金银制后,运输轻便,百姓负担轻,朝廷收益反而在加重。羁縻地区可以先不议,但对这些地区,就会立即给朝廷,给当地百姓带来很大的益处。”不过这一条也不容易,要必须将各地的布帛粮食劳役折算成金银铀来计算,再用钱来代替租庸调制。实际上这就是一条鞭法的雏形,这一点李威却是没有想到的。他只想着好处与坏处,是否方便,也不是全部一条鞭法,对于水运方便的地区,依然是租庸调制,北方与关中缺粮,没有南方的粮食供给,北方将会出现更大的混乱。因此,这是局部地区的一条鞭法,而不是整个唐朝。

还有就是刚才所说的各个柜坊主的利益,没有必要再说了,又说道:“自我朝立国以来,实施的是租庸调制,这是因地制宜之策。纳税人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所出是农桑,外部环境因为缺少现钱,包括铜币,仅少许的铜币,市场上都不够流通,况且征税纳税。但看一看结果?粮食保存的时间短,只有几年,布帛也不过几十年,又占体积,运输不便,浪费严重。甚至为了减少损失,不得不颁发一些法令,使钱向两京回归,这样一来,又损害了平民百姓的利益。百姓的利益是国家根本所在,百姓安国家安,百姓乱国家乱,我不用多作解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关中等地多是旱地,粮食产量入不敷出,所以必须要江南淮南以及河南东部济水地区百姓的供给。作为各道地理位置,河北河东关中陇右剑南与河南中西部地区,担负着国家士兵的主要来源,两准、济水与江南、山南地区兵役负担不重,也可以以此来弥补。可事实是不是这样?”

这又是一个尖锐的问题,不是一个金银作为准货币能解决的,可能改善。继续说道:“不是。为了平衡,江南地区百姓税务并不少,又让大户人家担任船舶与运费,减少对平民百姓的剥削。用意是好的。不然将这些船动与人力的成本计算在内,粮食从江南到关中将是一个惊人的天价。可是大户人家真的甘心?逃避税务,其一,将这些负担往平民百姓头上加压,减轻税务,其二。我说的这一条,各位应当心知肚明。江南地区百姓看似少了兵役,负担却十分沉重。再看关中与边境地区,以江南两准百姓供养,但国家税务入不敷出,并没有减少,地少地薄,国家承平已久,百姓生活一年不如一年,还要承担沉重的兵役。偏远地区实施金银贡税体系,无疑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国家收入增加,就减少了对百姓的剥削程度。而且金银又容易保存运输,损耗也很少。可又有一个前提,必须有大量的金银,一个稳定的兑算机制。金银数量解决了。”

说着掏出了大单,又道:“但必须让它流通起来,不能从百姓身上流通,会造成严重的混乱,所以从税务上收回朝廷,又从薪俸上流回去,一个流退的过程,就是得到认可的过程,自上而下梳理,让百姓渐渐承认与认识。一流通,就能将兑换价位定落下来。一定落下来,更加能促进流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过程。”

可是众人皆不吭声,眼睛一个个盯着这张纸。

这份大单让李威感到惊叹,况且是这些人。首先是心黑程度,比如火药在改进之下,一个十斤重的火药造价下降到一百多文,但在上面却是一两银子一包火药。

但要包送到倭国。

就是这样,利润也是惊人的,一两银子因为金银系统的下跌,现在洛阳只能换到一千文钱,不过一旦诏书下达,流通起来,价格必须上扬,所以李威调整为一千两百文钱,是一个合理的价位。

造成这一结果,是倭国人看到它的威力,却不知道它的实际造价,二也是多次用金银价格下跌来打压,结果卖成了天价。

其次李威也疏忽了倭人的金银产量与储藏量,再加上皇权得到加强,对先进武器的渴望,以及对大陆的向往,与大海人的野心勃勃,造成这份订单数量巨大无比。全部用金银作计算单位购买的,倭人算盘打得好,金银一多,必然价位下跌,再说倭国除了金银,又有什么可以交易的?所以这份订单的总额达到了四百六十万两银子。这是起初的第一笔订单,有可能是最重的订单,但一旦交战开始,后面唐朝暗中搞平衡之术,战争规模增加,必然有新的订单过来。

除了船舶利润较低外,有可能仅朝廷在此次交易中,就能收获两百多万缗钱。甚至一旦如李威所言,金银成为准货币,盈利有可能还能增加一百万。

看到了这份订单,大家才明白李威刚才说的一句话,为什么反复说金银够用了。前几年涌到唐朝已经有了许多金银,再加上这几百万两银子,不能维持全国的货币需要,但至少能维持上层的流通。

并且是借助梁金柱之手,来达成这个交易的,不怕人弹劾,也不怕事后倭国说唐朝出尔反尔。

看着众人贪婪的眼神,包括武则天都失了一下神,让唐朝从国库里拿出这么多钱,就是现在,也能办到的,却没有想到倭国居然有这么多的财富。(这想法又是错误的,唐朝不用金银作货币,倭国金银也不怎么流通,是积累下来的,不象唐朝财富是在民间流动)半天没有作声。李威心中有数了。

当前的背景,使他这一次面谈增加了成本。毕竟大战开始,需要大量的财帛支持,不管战后是胜是败,又需要大量的赏赐与抚恤。两三百万缗钱的收益,不可能不心动。

而且大单的数额,又是一个本钱。

还是不放心,说道:“大家看看这天平,是我提出此议的,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希望大家放掉成见。若那样,突厥人暴乱,不要征服。因为我们自家都不知道轻重,只顾窝里斗,征也没有意思……还有,这份订单带来的好处,也非是你我能想像的。”

不仅是订单本身的利润,这么大的订单,包括船舶就达到了五百艘,每艘船需要多少材料,又给百姓带来多少就业的机会。这些材料又能拉动多少产业,百姓从中又能得到多少好处。百姓收益高了,又能带动多少消费。因此后世商业时代中,有许多国家拿出补贴,鼓励企业出口,不赚钱也要出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又再次大约地解释了一下。

可这一次没有多少人能听明白了,有些云里雾里。

说完了,望着裴炎,道:“裴卿,你意下如何?”

打了这么多次交道,也摸到了裴炎的一些缺点。与他交谈,最少得挂着国家大义的大帽子,有了这顶大帽子一压,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好大义,好面子,想做文章时有了这顶大帽子,他心中会犹豫不决。

首先逼迫裴炎。

其他几相,崔知温对自己颇有好感,最少是一个中间派。魏玄同、郭正一、岑长倩亦是如此,郭待举是倒向裴炎的,可也不能算是一个很恶心的人。薛元超是狗尾巴草,风往那边刮就往那边倒。倒是裴炎软硬不吃,是一个扎手货色。

但对经济这一块,裴炎是弱项,看李威问自己,只好看着武则天。

李威却将砝码收了起来,使劲地压天平东边的托盘。

武则天看着儿子这个动作,笑了笑,说道:“弘儿,休要小心眼,你父皇与本宫不会那么小气。”

刚才一边在听,一边在想。

对新罗,武则天与李治皆十分反感,而且武则天百思不得其解,那么蛋大的一个小国家,就敢在唐朝虎口里面,不是嘴边,是伸到嘴巴里了,抢食吃。李谨行打了一下,将新罗打得很惨,结果呢,打完了,原来唐朝还占有百济大部领土,打完了也就没有了。刘仁轨与李谨行再打,结果呢,汉江也没有了,平壤生生成了边境上的关卡。

这是什么情况呢?

但对倭国,武则天印象不恶,顶多一个傻冒般的天皇让她不大舒服。

对这两国地盘,更是不感兴趣,新罗偏远苦寒,强占新罗,不如攻占林邑。倭国好象多山,有一些地区却是温暖湿润,然而横隔着大海。周边的国家都没有安宁,要那个海外的国家有何作用?

但这个所获让她十分动心。

这几年不断地出现了许多新事物,大多数是儿子弄出来的,带来了不少收入,然而一年的税务加起来,绝不会超过两千万缗。仅是一项交易,所获有可能就是整个唐朝的六分之一年税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