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明出电报和轮船,地球就变小了。
像冰心和吕碧城,就长年旅居海外,但却经常在国内表作品,老舍也隔三差五地从英国投稿给《小说月报》。
《大国崛起》在美国出版不到一个月,中国的报纸就已经获知消息,并且当成扬眉吐气的大新闻来报道。
这种事情在民国经常生,由于国人极度自卑,稍微在某个领域获得洋人认可,大家便要欢天地喜的庆祝。
比如徐悲鸿,原本在国内并无甚影响力。只因其画作在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展出,便被中国报纸誉为世界顶尖画家,从而受到国人的无限追捧,作品价格一夜之间提升百倍。
不论是《申报》,还是《新闻报》,都在报道新闻时添油加醋,恨不得把周赫煊给捧上天。
《新闻报》如此说道:“近日,我国学者周赫煊的《大国崛起》一书,在美利坚合众国正式出版。周先生之学术成果,震惊美国学界,政客亦为之疯狂,连美国总统柯立芝都手不释卷。美国总统候选人胡弗,在宣传演讲时多次提及周先生及其作品,引用周先生观点来说服选民。据可靠消息,胡弗先生因佩服周先生之学识见解,欲在其成功竞选总统后,特聘周先生为白宫外交顾问……”
《申报》更加离谱:“自《大国崛起》在美国出版以来,美国人读历史的热潮蔚然成风。不论耋耄老者,亦或学校学生,人皆以谈论《大国崛起》为荣。美国学界人士,或不知中国总统、总理,却必知周赫煊先生。《大国崛起》在美国之影响力,可见一斑也!”
这两份全国性大报都如此报道,其他报纸自然跟风。
如今通讯困难,大家又没有驻外记者,只能全凭瞎编胡造,反正编些小故事使劲吹就行。读者看得爽了,报纸销量自然能提高。
什么美国法院两律师辩护,彼此皆引用《大国崛起》的观点;什么美国小伙爱读《大国崛起》,在书店邂逅心仪女子,两人最终结为伴侣……各种乱七八糟的趣闻轶事疯狂往外冒。
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报道,居然还有很多人相信。
周赫煊在中国的学术威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峰。全国各地的大学,纷纷电报邀请周赫煊去讲学,一场讲座的报酬开到了300元。
连带着,周赫煊设计的内衣都沾了光,似乎女人穿上以后,生的孩子都更有文气。
……
《大众》编辑部。
廖雅泉兴冲冲地跑来,对正在整理读者来信的张乐怡说:“张姐姐,外面有个青年来拜访周先生。”
张乐怡头都没抬,回道:“你领他进去吧。”
“好的,”廖雅泉立即带人敲开办公室门,禀报道,“周先生,有位张先生找你。”
“我知道了。”周赫煊点头说。
廖雅泉自动离开办公室,跑去为客人冲茶。
来者身材高大,带着眼镜,中分型,年约30岁左右,他见面自我介绍道:“周先生好,鄙人张歆海,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
“原来是张校长,快请坐!”周赫煊起身招呼道,心想:老子认识你,徐志摩的死党兼情敌嘛。
徐志摩的日记当中,有一句“海与先生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