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25日。音乐银行,吴在荣的回归舞台。
闭目养神,吴在荣在调整自己。因为刚刚录制了‘再也没有这样的人’的舞台,他要好好的控制气息,用最好的状态表现‘像中枪’的舞台。
虽然十二首歌全部都是精品,但吴在荣根本不可能十二首都进行打歌和宣传,其他公司不会允许。也许有艺人可以,但吴在荣还没有那种资历。
需要取舍。
但是对任何一个歌手,在一张高质量的专辑里选择,都是艰难,更何况吴在荣还是这些歌曲的创作者。
每一首歌曲,都是吴在荣得意的作品,也像吴在荣自己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无论舍弃哪一首吴在荣的心里都会难受。
就算艰难,也要选择。‘再也没有这样的人’就是第一个牺牲品。
这就是规则。除非,自己能超脱出它。
不过,吴在荣更希望达到的,就是让规则为自己改变,成为适合自己的新规则,这可比超脱难得多。
不说这些了,换点其他话题。
之所以选择在KBS2的音乐银行,而不是人气歌谣进行回归,并不是因为这边给的条件更丰厚。
恰恰相反,音乐银行一如既往的小气。而因为上次的愉快合作,人气歌谣给出的条件更加优越。
但是自己还是选择了音乐银行。因为,这次和上次的目的不同,上次是为了更好地舞台,把歌曲带给更多人认识。而这次,
自己只为了一位而来。
而在这方面,在音乐银行的回归的确最稳定,因为它的打分制度。
音源50%,专辑销量50%。
相比于还有少许变数的人气歌谣,音乐银行的一位几乎是定好了的。因为自己强势的音源成绩,这个一位差不多已经落入了自己的口袋。
不过比起自己的音源,自己的专辑销量,嗯,怎么说呢,稍稍显得平淡了。
自己的音源成绩之所以强势,是因为情歌广大的受众群。像中枪一样,不仅仅吸引了多愁善感的小年轻,还吸引了阅历丰富的中年人。
但是情歌的粘着性太差,比起舞曲来说。也就是,这些喜欢吴在荣歌曲的人,相当尴尬的,喜欢吴在荣的程度恰巧介于路人粉和粉丝之间。
喜欢‘像中枪’的小年轻,他们有他们的本命,不会加入吴在荣的fansclub,为数不多的零花钱也大多花在了本命身上。而中年人,花起钱来更理智,他们愿意花费少量的钱来下载音源,但不会花费那么多的钱在只有收藏意义的专辑上,更不可能加入fansclub了。
再加上之前赵明赫扯的那一把后腿,减少了吴在荣的粉丝基数,破坏了吴在荣的形象。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粉丝的增长还有专辑销量跟不上音源成绩的原因。
不过吴在荣已经非常满意了。
到现在,大半个首尔都沉浸在了‘像中枪一样’的风潮中。
从综艺节目的话题,到朋友之间的谈论;从东大门的各大卖场,到明洞的咖啡厅里,刮起的都是‘像中枪一样’的浪潮。
自己还有什么地方不应该满意的吗?
宋成浩推门进来了,“在荣,往下两个就是你的舞台了,准备一下。”